在过去10年间,亚洲人经历了比任何其他大陆都更多的困难,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禽流感”,2005年的东南亚大海啸,2006年的印尼大地震和山体滑坡……今后10年或15年,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少雨干旱和“厄尔尼诺现象” 不断发生,32亿亚洲人还将经历什么?是亚洲金融危机再次来临吗?或是饮用水危机?或是亚洲的粮食危机?还是人口爆炸带来的就业危机?事实上,在我看来,亚洲的饮用水或粮食的危机,以及亚洲的人口就业危机,比10年前发生过的亚洲金融危机更加可怕,也更加迫在眉睫。现在的问题是,假若后三种危机中的任何一种明天来临,亚洲各国该如何应对?
二、亚洲人不能做“美国梦”
危机并不遥远,而我们似乎并不清醒,因为我们都还沉迷在“美国梦”之中。所谓的“美国梦”,就是西方中心主义的发展模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它所禀持的理念,是竞争、是增长、是发展,而不是和谐。
从前的“亚洲奇迹”,或“亚洲四小龙”的评价标准,其实都是按照西方发展模式衡量的结果。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概念也源于西方。但是,今天在西方,许多产业由于环境标准过高,污染过于严重纷纷转移到亚洲来,甚至英国的垃圾也运到中国来倾倒。重污染、高能耗的生产线在亚洲各国遍地开花,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大多数亚洲国家处于生产链的最低端。
过去的10年,亚洲为了追逐“美国梦”,利用劳动力、土地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西方投资,工业获得了很快的发展。亚洲的优势,不仅在于劳动力供应充足和成本低廉,还在于亚洲历史悠久、文化融合性强,更在于亚洲人民勤劳、忍耐、温和、友好,我们重然诺、守规矩,容易与外人合作。
这些“软优势”,使亚洲成为世界加工厂。欧美资金大量流向亚洲,于是,机场与港口扩建,城市住房发展,服务业跟进,全世界的原料和成品都在亚洲地区集散。但这些看起来红火的发展势头的背后,核心竞争力,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和巨额利润,都控制在欧美投资者手中。亚洲各国经济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些变化,真正提升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吗?
在这10年间,欧洲12个国家将货币联盟组成欧元。欧元经历了1999年的克索沃战争考验之后,逐步从弱变强,美元却日益贬值。可是亚洲呢?我们在金融领域依然是各自为战,如果金融危机再次来临,我们依然不能够发挥合力!我们口口声声向西方学习,我们把做任何事情的目标都定在“世界一流”,但是,在那些最关键的领域,我们并没有学习到西方文明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