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组织三十年长卷
——评《中国民间组织30年――走向公民社会》
金锦萍
【全文】
历史是阳光永远照射不到其底部的沉默之海。在巨大而沉默的大海之上,高踞着在历史上造成喧哗的人们,但恰恰像大海深处那样,沉默而无边无际的历史内部的背后,才是进步的本质,真正传统的本质。
――布罗代尔
一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因为距离标志性的1978年整整三十年。近来报章研讨常常得见“某某三十年”的表述。所以初见《中国民间组织30年――走向公民社会》(以下简称《中国民间组织30年》)一书,并无过多期冀,因为任何事情都可以在一个阶段之后进行回顾。中国民间组织,对于许多更值得关注的宏大话题,尤其譬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而言,根本不算什么。而三十年,套用布罗代尔的话,对于上帝来说,也根本不是一回事。但是对于某个人,某个组织,某项制度却很是回事。而且中国民间组织三十年毕竟还是值得回顾和总结的。因为在这三十年间,中国民间组织增长喜人,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因为在这三十年间,适用于中国民间组织的法律法规从初具雏形到日臻完善;因为在这三十年间,由于中国民间组织以及围绕着民间组织治理的实践,我们正亲历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悄然转型。
以此为契机,《中国民间组织30年》一书应运而生。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不是一本体系完整、覆盖全面的书,甚至好像作者们从一开始就不曾如此设想过。书分九章,各司其职,内容涉及民间组织的发展及通向公民社会的道路、公民结社权、民间组织的法制建设、专项改革与制度创新、民间组织治理变革、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民间组织的发育与社会重建、民间组织与政治改革以及改革时代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等方方面面。而且每一章都基本忠实地保留了撰写者原汁原味的构思和文风。所以阅读本书,感觉是在阅读各自独立的九篇文章,思维也常常跳跃性地从一个地域被带到另一个地域。但是,或许这就是本书的特点所在。十一位作者都从自己的学术视野切入,从不同的角度、方位、纬度甚至观点,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而伴随着他们的展示,一幅中国民间组织三十年的长卷也得以缓缓展开。
二
我更倾向于将本书分为三编:中国民间组织的三十年,中国民间组织制度的三十年和中国民间组织对于国家和社会的三十年。如果从章节上分,那么第一、二章为第一编,第三、四、五章为第二编,第六、七、八、九章为第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