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母亲!母亲!

  
  母亲是慈爱的。小时候在山东,每年志刚生日当天,母亲便煮一锅面,表示长寿之意,对子女的慈爱之心,洋溢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到县一中上学是志刚兄第一次出远门,住读学校,一周才回家一次,第一个星期回家,在玉米地的北头喊“娘”,“母亲听见了,冲出田间,把镰刀往旁边一扔,抱住我就呜呜哭起来”。别离一周,恍如隔世。志刚兄少时体弱多病,营养不良导致肝肿大,消化不良,5岁又患上哮喘(俗称“痨病”),长达10年。母亲走遍十里八乡,到处打听治疗偏方。“无数个漆黑的夜晚,我因不能喘息而哭泣,母亲亦落泪如雨”。经常尿床,母亲辛劳晾晒被褥;患有偏头疼、鼻出血,母亲找了好多赤脚医生。上了大学,给父亲写信说肝区疼痛,母亲非常担心,就和父亲商议登上了去上海的火车,因是“无座票”,“双亲站着、蹲着,很没有尊严地累了一路”。所以,志刚总是说“我的病,娘之痛”。家里只要有一口好吃的,母亲舍不得自己吃,都是喂给儿女。高中时代,能吃上白面馒头,多病的身体转好,但免疫力下降常常感冒发烧,周末回家,母亲煮一锅排骨汤,“母亲总是疼爱地看着我美美地吃完,才默默吃一些残汤”。“灶台上有烟火的时候,基本上是父亲每月一次从煤矿休假回家的两天。饭桌上碗里偶有几片肉丝,也往往是几双筷子在碗里相互推来挡去。最终母亲是不不吃的,受益者都是我和妹妹”。工作后,志刚分房子装修,母亲知其很忙,就鼓动父亲一起来购买装修材料、生活用具;孙女生病,母亲也从山东跑来照顾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母亲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还要为儿女做针线,“朦胧的灯影里,在我和妹妹轻轻的鼾声中,一双双新鞋就这样慢慢完工了”。志刚上大学,母亲为他做被褥;去工作,除了做全新的被褥,还要纳鞋垫,“一双,一双,没有停歇地做,鞋垫上绣上花,或者福字”。“鞋垫垫在脚下,母亲就在身边”。正如《中国娃》所唱:“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

  
  母亲是孝敬的。母亲对爷爷奶奶倾力尽孝心,“爷爷身体不好,需要父母以及大爷、叔叔们轮流照料”。孝敬之心传递给了儿女,母亲去世之后,志刚兄许诺每年带父亲至少旅游一个省,从2005年后的三年,已旅行了六七个省。不仅如此,对生活孤苦的二姨,志刚兄也是多有牵挂,每次回家总是忘不了去看望。志刚的妹妹志霞,也是常去父亲那里照顾生活,非常体贴。

  
  廖廖数篇散文杂记,只有星星点点的回忆,没有面面俱到的抒写,更不是一本生平详尽的传记,但一位勤劳节俭、坚强乐观、聪慧善良、宽宏质朴、慈爱孝敬的伟大母亲形象,却彻底征服了有心读者,真正触动了人最为脆弱的部位。庄严的母爱,正是一部科学家教记录片。母亲对子女慈爱无限,但却不娇惯孩子。七八岁时,和母亲一起在玉米地里撕玉米叶(磨成饲料喂猪),志刚累了,就有些愤愤不平,母亲很严厉批评,于是发生了“我与母亲最严重的一次冲突”。“母亲疼爱我和妹妹,但绝不娇惯”。还不到10岁,母亲就开始让志刚学做饭;10多岁时,学习种地、种菜、针线活。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