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庸俗化总比装模作样好

庸俗化总比装模作样好


张千帆


【全文】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人大工作报告更加明确地说明了人大定位及其与政党的关系,凸显了执政党的领导地位以及中国和其它(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本质区别”。其实,无论对人大如何定位,人大作为国家代议机构的基本职能都是相当确定的。主要区别在于议会和政党的关系,而世界各国的安排确实有所不同。许多国家是多党制,有的议会有反对党,有的则是一党独大,但是不论政党体制以及党政关系如何,议会的基本功能和运行模式大同小异,并不存在根本差异,因而大家仍然期望人大代表能履行自己的代议职责。在今年“两会”上,有些媒体报道了代表和委员的一些花边新闻,让人感到有做秀之嫌,引起了社会甚至代表和委员们本身的不满。本来“两会”似乎是一个严肃的政治场合,部分代表、委员和媒体的表现是否代表了政治娱乐化、庸俗化的趋势?


  

  我当然也希望代表和委员们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过我认为这和他们在“两会”上的表现其实没有太大关系。历年“两会”的会期都很短,前前后后加起来不过十来天;即便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表现突出,又能说明多少问题呢?更何况代表人数众多,议程繁多,而且许多时间花在非实质性的仪式上,实际上给每个代表留下的议政机会和独立作用相当有限。近年来,社会和媒体对人大越来越重视,但是因为人大作用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因而媒体只能借用一种花絮和边缘新闻来吸引眼球。譬如刘翔连续两次缺席政协,而这次参加马上就引起媒体关注。其实,如果政协也是一个代议性质的机构,就压根儿不应该吸收这些“明星委员”,因为委员和代表的职责都是代表选民议政,而不是在那里摆样子。他以前连开这几天会都没时间,哪有时间代表任何人?又哪有时间提出有针对性的议案来呢?既然如此,是谁又是为什么选他做政协委员呢?


  

  因此,本次“两会”花边新闻多反映了人大和政协背后的深层问题,但也没有必要夸大这种“庸俗化”的形式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关于人大的花边新闻确实并非议政的正题,但是如果不解决背后的制度问题,形式上的变化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实质。难道委员、代表们在会上一脸严肃、正襟危坐,就一定比自娱自乐更好吗?如果实质性问题不解决,我看哪种形式都一样。我甚至认为会场的娱乐化不但无伤大雅,甚至可能在有限程度上表现了代表的自主性。毕竟,不论他们是否发挥了应尽的义务,我们都不希望他们被“管”得太死。某些代表、委员的表现看上去或许有点“庸俗”,但是这总比在组织纪律的严格管制下装模作样的好。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