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中国FTA战略与WTO多边贸易机制之竞合
林川云
【摘要】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是现代经济社会鲜明的基调。为了营造更为公平和自由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国也顺应趋势,区域经济合作正全面展开,发展迅速。事实上,FTA等区域安排同WTO多边贸易体制的构建间存在微妙的竞合关系。区域一体体化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最终目标是一体化过程的结果。多哈回合困境短期内无法根本改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纯粹寄希望于WTO多边贸易体制解决中国国际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维护经贸利益仍不现实。寻求建立不同发展层次的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择机重启多边谈判则是中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区域贸易合作;多边贸易体制;竞合;中国
【全文】
1、引言:FTA发展现状:世界与中国
1.1 WTO成员国FTA区域贸易合作发展概述区域经济一体化最基本的含义是一种分工,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过程[1],具有多种形式,从贸易安排水平划分,有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自由贸易区由于其灵活性和针对性,日益成为区域贸易安排的主要类型。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区域间自由贸易协定快速增长。目前,WTO成员方除蒙古外都参与到各种区域贸易安排之中。截至2008年8月,向WTO通报并仍然生效的各种区域贸易安排已达213个,其中80%是近10年出现的。据WTO估计,全球贸易一半以上发生在各个区域集团内部,以优于WTO最惠国待遇的条件进行。在国际贸易博弈中,尽管参与者可以通过多边合作获得更大利益,但他们却以非多边合作(双边或区域)方式各自追求个人利益。这似乎不够理性,但从国家这个经济单元的角度,这又是自然而然的选择[2]。总体而言,各国的区域贸易合作发展形势具有如下特征:其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成员达成优惠安排的互惠性增强,南南合作的区域贸易安排多有增加,南北化合作趋势推陈出新。其二,区域贸易安排内容更加复杂化,成员国间经济一体化程度逐步深化。虽然货物贸易领域仍是自由化合作的核心,但协定内容愈发广泛,除了扩展到服务贸易领域,也正在向投资规则、知识产权、环境政策和劳工条款等与贸易直接或间接相关的领域迈进,贸易管理框架大多超出多边谈判达成的贸易规范。同时,区域贸易安排呈现出扩展和联合的发展态势,世界正逐渐被区域经贸集团连成错综复杂、多层次的经济网络。
1.2 中国FTA战略实施现状近年来,为了营造更为公平和自由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国在积极参与多边自由贸易谈判的同时,也越发重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作用。中国参加区域性贸易组织和协定起步较晚,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区域合作战略[3],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正全面展开,发展迅速。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长期战略,并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下来[4]。我国于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一直积极支持并全面参与APEC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工作;1996年重视和支持亚欧会议进程,并于2000年全面参与《亚欧贸易便利行动计划》和《亚欧投资促进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执行;2001年正式成为曼谷协定成员,首次加入实质性区域贸易协定;同年,与东盟正式签署《加强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4年开始实施“早期收获计划”,2005年7月开始实施《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定》,2007年1月签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
2003年6月和10月分别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签署并实施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2003年与巴基斯坦签署《中巴优惠贸易安排》;2005年11月与智利签署《货物贸易协定》,2006年11月签署自由贸易区协定。从2006年9月我国开始实施《亚太贸易协定》,已向其他成员国的1717项8位税目产品提供优惠关税,平均减让幅度27%[5]。目前中国正在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冰岛、海湾合作委员会、南部非洲关税同盟、哥斯达黎加、秘鲁、挪威、印度等开展自贸区可行性联合研究或正式谈判[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