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反歧视:有知和无知之间的信念选择

  

  在乙肝歧视问题上,近年来的多数媒体报道几乎一边倒地引用医学专家的论断,力图改变人们关于日常生活接触容易传染乙肝的错误认识。然而,正式发布的权威医学意见,无论是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还是一些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专业论文,都未指天发誓般地断言日常接触绝对不会传染乙肝。或许,就这一点而言,医学界并不存在任何知识上的分歧。多数媒体报道也没有完全抹杀日常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只是反复强调这种可能性的微小。不过,恰恰是“日常生活接触不易传染乙肝,但可能性不是没有”的专业共识,造成了普通人和专门接受过医学知识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相信:与携带者的接触是存在风险的,不管这个风险有多低。


  其次,或许有人会指出,日常生活接触导致乙肝传染的可能性也得具体看待,并不能笼统地、简单地以“日常生活接触”这种并不科学的用语来谈论这种可能性。日常生活的接触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有些方式是容易传染的,如共用剃须刀、牙刷、毛巾等,有些方式就不会传染,如握手、拥抱、住同一宿舍、共同用餐和共用厕所等。如果我们注意到这些不同,防堵可能的日常接触传播,也能很好地同携带者一起生活、工作。


  

  不过,这种主张也有可商榷的余地。一方面,从知识论的角度看,在有些接触方式是否可能传染乙肝病毒以及可能性多大的问题上,医学界也并未形成一致的、没有争议的共识。如《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同一餐厅用餐,一般不会传染HBV”,但对韩国某岛屿的研究却似乎在揭示,经常外出用餐的人感染的可能性更高。[30]如前所述,科学或专业共同体内部产生争议,就不容易形成广为接受的知识,就容易在普通人中间造成疑虑。另一方面,从经济论的角度看,上述主张的实际应用会带来交往成本的提高。当一个非携带者与携带者交往甚至经常接触的时候,谨慎的非携带者和善意的携带者,都会努力去注意哪些方式是易传染的,哪些方式又是不会传染的,对易传染的方式就得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这种搜集信息的成本,[31]以及防范成本,自然要比非携带者之间的交往要高。按经济人的假设,选择在一个由非携带者组成的群体中生活和工作,是合乎“理性的”。


  

  再者,教育机构在对待是否录取携带者或允许携带者在本机构内接受教育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一旦持肯定、积极的态度,就会面临道德困境的挑战,甚至在某些更多依赖市场的教育机构那里,会遭遇收益减少的后果。一方面,道德困境在于:因为日常生活接触不能完全排除乙肝传染的可能性,而国人的交往传统又不是那么强调“私人”用品和食品的“独享性”,所以,让非携带者有比较充分的携带者个人信息,才会有助于防止乙肝病毒的传播。这也是教育机构应尽的责任。然而,携带者个人信息一旦曝光,且不论旧有的错误认知肯定会作祟,即便持有正确认知的人,也可能会因此疏远携带者。这又涉及到携带者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32]道德困境会让教育机构无所适从,显然是无效率的。


  另一方面,或许,像高等院校这样的教育机构,既录取携带者又不曝光携带者的个人信息,在机构的非携带者并不会选择离开。毕竟,考前和考试的投入、难得的受教育机会和日后的就业前景等,会使离开的成本要远远大于继续在机构与携带者一同学习和生活的极低的感染风险。但是,对于大量的幼儿教育机构而言,情况就有可能不同。幼儿不同于成年人,比较缺少自我防卫意识,抵抗力也相对较弱,所以,横向传染是幼儿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33]而且,即便已经接种了乙肝疫苗,也不能保证就一定不会被感染。[34]允许乙肝幼儿入园、入托,就会使幼儿教育机构在如何防止病毒传播方面投入更多的成本,甚至会使其失去部分市场。[35]


  

  最后,“就业保障论”、“教育效益论”是潜藏在教育机构歧视立场背后的经济计算的又一体现。的确,在就业市场上,一方面,携带者屡屡遭遇不公正的歧视,另一方面,在一些被认为容易传染乙肝的行业里,携带者也是被正当地禁止进入的。于是,教育机构不仅会出于保障就业率的角度歧视性地对待携带者,在那些与禁止准入行业相对应的专业方面,更是会坚定不移地拒绝招录携带者。因为,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为使有限资源得到更经济的配置从而促进更经济的产出,就必须着力培养在就业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假如教育资源仅仅用于传播专业知识,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在就业市场上找到一份可以运用专业知识的工作,这岂不是资源的浪费?这可以猜测是大多数医药卫生类学校限制招收携带者的主要考虑。

  五、反歧视:信念选择和具体策略

  以上的论述看起来好像是在为乙肝歧视辩护,其实不然。只有了解并理解了反对的对象及其存在的“合理性”(并非“正当性”),才能找到切实有效的反对策略和方法。


  

  的确,人类在预防、治愈乙肝方面的知识不确定性及匮乏,以及与此有着密切关联的风险恐惧和功利计算,是乙肝歧视滋生的温床。但是,人类的许多知识都不是确定可靠的。比起无知领域的汪洋大海,有知领域仅仅是一片孤岛。面对汪洋大海,恐惧和疑虑难免存在。然而,在有知的孤岛上,人类还得学会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克服恐惧和疑虑,安心地生存和发展。“尽管完全了解这个世界、准确地预测未来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但是为了更好地解释现实世界、改进我们生存的条件,我们尽力去寻求知识是非常有用的。”[36]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