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立法过程中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

  
  (二)立法预测: 所谓立法预测,就是在立法规律和立法发展规律的指引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立法的发展趋势、未来状况进行考察、推测的方法、过程及相应的结果。古今中外的立法实践表明,立法和法律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认识、掌握并遵循这些规律,不仅可以预测立法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状况,而且能使立法健康发展,使法律满足社会需要,规范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立法预测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预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立法决策、制定立法规划、起草法律草案和审议通过法律的重要环节、必要前提。在现代社会,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立法预测工作。这是因为:科技、经济、社会和政治等领域不仅本身发生了很大变化,还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影响,使得立法工作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关系,而且,伴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出现,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这些立法预测成为必要。 立法预测的基本目的,是获取有关立法信息和资料,为立法决策、立法规划服务,为立法服务,为立法提供较为完善的方案。立法预测之所以受到普遍重视,并被广泛运用,是因为立法预测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它有利于实现立法的科学化。实践证明,要减少和防止立法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增强立法的科学性,就必须充分重视并运用立法预测,在综合分析有关立法信息和资料的基础上,科学地、合理地进行立法决策、立法规划。第二,它有利于法制和社会协调发展。法律是规范、调整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而这种规范和调整作用要充分发挥,就需要对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及法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把握。总之,立法预测具有多种作用,其中,最根本的作用就在于为立法决策、立法规划等服务,使法律与社会协调发展,从而使法律达到其调控社会的最佳效果。

  
  (三)立法决策: 在这里讨论一下立法决策的主体。立法决策的主体是依法决定立法的方法、方法、策略或办法的机构或个人。在我国,主要立法决策主体究竟是谁?一种观点认为,主要立法决策权力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笔者认为,我国主要立法决策主体应该是委员长会议。分析如下:第一,从职能偏向方面来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人员组成较为复杂,人员较多,法律专业背景不明显,若是从事这样一项专业素质的工作,恐怕难当此任。相反,委员长会议就不同,它的组成人员就相对精简,法律专业背景浓厚,相当一部分人员是站在我国立法实践的前沿。 以上几点从立法过程的宏观方面进行阐述,大体上梳理了立法的程式,进行具体这是立法必须予以考虑的因素。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