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述此一时间阶段的政治经济背景和法治情况。
2、分析材料中(治国方略、
刑法理念、刑事政策、案件变化、工作任务、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刑事执法)的实然情况,描述变化。
3、理论检视:判定方向、丈量程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1989——1998冲突、过度、转型
1、描述此一时间阶段的政治经济背景和法治情况。
2、分析材料中(治国方略、
刑法理念、刑事政策、案件变化、工作任务、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刑事执法)的实然情况,描述变化。
3、理论检视:判定方向、丈量程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描述此一时间阶段的政治经济背景和法治情况。
2、分析材料中(治国方略、
刑法理念、刑事政策、案件变化、工作任务、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刑事执法)的实然情况,描述变化。
3、理论检视:判定方向、丈量程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进行总体的结论、评价、讨论、展望。
笔者认为,应该以法的存在根本“人”和内容根本“权力与权利”为理论出发点和价值落脚点,通过理论深挖和现实证明,考察国家权力对公民权利的认识以及
宪法作为写满公民权利的纸,对权力和权利的配置。进而探索和证明刑事法对
宪法落实的表现、程度、方向。紧扣人本、人权、民权的价值追求,提出我国刑事法的应然定位。学科横跨宪法学、犯罪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刑事政策学、社会学等领域。研究时间纵跨约30年,从改革开放到建设和谐社会,历史的也是文献的分析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将静态的文本动态化考察动态刑事法进程,把脉由国本位到民本位的变化,方位感强。从方法来看,本文采撷优秀的方法论,理性思辨定性加实证证明定量,文献分析支撑理论预设,环环相扣,水乳交融。在浑然一体的时间和空间舞台上,生动再现了国权本位向民权本位的角色演绎,学术品位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