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从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和法国大罢工看国际劳资关系治理

  
  再说农民工就业和农村政策。应当说,目前的农民工失业返乡问题,尚没有威胁到农民工的生存,因为他们还有土地收入和房屋。因此,农民的就业问题,主要是农民待遇的改善问题,而非生存问题。这与城市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可同日而语。解决的思路也就截然不同。主要应当是通过发展新型农业、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来吸纳农民工就业。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离、工农业分离的二元经济模式。目前来看,这个模式似乎拯救了中国经济,大量的农村廉价劳动力和廉价农产品为中国工商业提供了长足的发展动力。但毋庸置疑,将农村土地和人口硬性分割于城市,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铺路石,对于农民的切身利益则明显有失公平。2009年1月,中央政府发布1号文件,大幅提高农产品保护收购价格,促进农民就业,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以期更好地解决新中国60年来实行的工农业价格剪刀差所造成的城乡利益分配不公的制度性问题。应当说,这个政策是好的,思路也是对的。 

  
  对于农民工就业更重要的解决措施,是要加快农村的城镇化和城乡经济一体化。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30年,原来要求农村、农民无条件支援城市和工人“幸福生活”的农村低福利、廉价农产品和城乡分离的户籍管理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了,因为这既不公平,又将中国经济的整体规模主要局限于少量的大中城市。中国众多的农民有个必然的、不可遏止的愿望和要求,就是成为现代生产方式中的城市工人。这正是中国下一步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城乡一体化。这就涉及到我国对农业和农民的定位,对此必须清醒、科学。虽然中国农村无论土地还是人口,在整体经济结构中都是比例最高的。但是,从世界上看,农业产品的附加值,相对于城市的工业产品,总是很低的。因此,单纯依靠农业提高国民经济总量,客观上看是不可能的。即便是拥有大量耕地的美国农业,也不是经济的重心,还需要国家补贴。只能说,农业虽然是基础产业,但主要是提供食品,而食品消费和生产,远不是经济的主要方面。因此,农业是个低附加值的、次要的、食品基础产业。而劳动力就业是和现代工商业经济密不可分的。因此,农民要就业、增收、致富,绝对不能单纯依靠农业,更不能长期把大量农民封闭在农村和人均占有率极低的农业土地上,而必须实行农业产业化、土地集约化,这就需要将一部分农业工业化,延长产业链,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将一部分农村建成农场或城镇。因为农民数量众多,现有城市根本不可能大部分容纳,只能容纳很小的一部分。大量的农民,必须在小城镇或大城市的卫星城中居住和工作。同时,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可能不同于日、韩,后者毕竟人口、土地规模很小。如果不能改变农村交通封闭、公共设施落后、商业和文化贫瘠的状况,即使再漂亮的新农村住房,也无法吸引大量农民安居乐业。2009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小组的调查报告称,返乡农民工普遍感到“打工没前途,回乡没意思。”这说明农民渴望拥有自己的城市居住和工作。2008年12月,中央政府决定实行农村土地改革,增大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化流转,以增强农村土地集约经营的程度,部分城市已经试点城乡户籍改革,允许农民到城市落户居住。说明中国的农村政策正在逐步转向,有利于农民的农场化就业和到城市落户就业。总之,中国城乡一体化就是主要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建设小城镇和中小城市,使城市居民也可以承包经营农业土地和到农村购房居住,农民也可以到城市落户和工作。而一旦启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则新城市和城镇的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建设、各种服务业必然大量吸引投资,吸纳大量的农民和城市工人就业。而中国农村城市化建设所形成的大量的原材料、工业制成品和技术进口需求和农产品出口同样会刺激世界经济再度繁荣。因此,农民的就业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把总钥匙。所谓“三农”问题,就是农业的现代化问题,是农村和农民进入现代生产关系和劳动关系的问题。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