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全球经济危机提醒中国,国民经济不能过度依赖出口,不能过度仿效外国高昂的资产价格;同时,全球化经济互相依赖,中国需要增加国际对话,在全球经济秩序中积极发挥作用。就中国而言,经济危机在2008年上半年已经波及中国,而到下半年影响更加严重。危机的表现是出口下降,工业产品市场需求减少,工业和出口加工企业开工不足或者倒闭,就业岗位减少,大学生、农村剩余劳动力面临失业威胁。但是,应当看到,中国的危机与美国不同,是次生性的,是由于经济过度依赖对美出口。因此,这次危机对于中国其实蕴含很大的历史机遇,就是使中国多年来反复提及的改变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终于有可能付诸实施。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涉及的主要方面之一是劳动力就业问题,即大学生和农民的就业。中国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具有独特性。一是中国教育体制和大学扩招问题,一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先说大学生就业和教育体制。我们的教育体制,根本上还是以考大学、培养公务员为主要导向。从一个国家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层次性来看,从一国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来看,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需要的。培养那么多大学生,需要国家、家庭和个人支付很高的财力和机会成本,还要提供相当的就业岗位。而一个社会对公务员和其他管理类高级人才的需求总是少数。同时,这样的教育体制把没有考上大学的人视为劣等生,根本不重视善加培养和使用,结果是使社会的中等、初等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产品粗制滥造,缺乏技术含量和精工细作。所以,中央现在强调教育体制改革,温家宝总理提出,大学生首先要学会生存。这就是说,中国的教育体制必须是劳动力市场导向型的。不仅是人才培养包括初、中、高等人才的层次和数量结构要考虑到市场需求,而且教育内容或课程设计也应当更多地面向市场需求,不论是基础科学还是应用科学教育,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都应当适时把握当前和未来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从扩大年轻人就业的长远角度看,初、中、高等教育应当把培养专业技术、服务业和管理人才放在并驾齐驱的地位,前两者要占到三分之二,管理人才应当少而精。因此,大学应当停止升格和扩招,国家应当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从高中阶段进行通才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分流。对于目前的大学毕业生,国家除了提供国家机关、国有事业单位、企业等传统就业岗位,还应当拓展到社团组织和城乡基层社区组织,鼓励创业。对于确实无法就业的,国家应当提供失业救济,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就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