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关于周久耕、范美忠和茅于轼的媒体事件之解读

关于周久耕、范美忠和茅于轼的媒体事件之解读


阚敬侠


【全文】
  

  最近,网络讨论又掀起了一轮热潮,南京江宁区房管局长周久耕、四川地震灾区原教师范美忠、北京经济学家茅于轼成为风口浪尖上的新闻人物。 


  

  12月10日,周久耕在记者会上表示,对于开发商低于成本价销售楼盘行为将进行查处。此消息引起各方批评与质疑,一些网民进而发起“人肉搜索”,指责他抽高价烟、戴名贵表、开高档车,建议纪委对其进行查处。12月19日,江宁区委以擅自对媒体发表不当言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和存在用公款购买高档香烟的奢侈消费行为对其免职,并对其他问题进一步调查。29日,扬子晚报刊登南京市委书记谈话,要求各级干部认真听取通过网络渠道表达的民意,把握舆情,改进工作,要经得住群众的检验、监督和评说。 


  

  12月23日,四川在线报道因在汶川地震中扔下学生独自逃生引发网民愤怒的原教师范美忠,将正式受聘于北京某教育机构。消息一经公布,旋即引来不少非议。也有评论为其辩护,称他不应被剥夺就业权利。范美忠亦发表自己的看法。 28日,与范美忠签订聘任书的北京开华培训学校声明,迫于社会压力,无限期推迟范美忠到开华学校任教上岗。 


  

  12月25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主持的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课题学术成果发布会24日在北京举行,认为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是错误的和有害的。与会嘉宾、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高铁生拂袖而去。此报道一出,旋即引起轩然大波,批评之声呈现压倒性优势。当然也有支持的声音和论者自己的辩驳。 


  

  上述舆论批评,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媒体的声音是多元的。对新闻当事人的言行,有完全反对的、部分反对的,也有完全赞同的、部分赞同的,还有保持客观中立的。同时,也有新闻当事人的反驳、辩解。这是一场完全平等的公众交流和讨论。这样的讨论,是公民自发进行的一种自我教育,显然值得提倡。当然,究竟孰是孰非,还要靠公共辩论是否能够理性地进行得出结论。不过,有时,激情也未免不能不说是代表一种结论。可以看出,民意是情绪化的、直接的、有时可能粗糙的、看似毫无根据的,当然其中也可能包含一定的道理。而理性的、文明的交流和讨论则更有利于澄清是非、辨明真理。不过,这种文明素养的形成,需要假以时日。所以,对公共讨论的宽容和维持一种开放、宽松的公共交流环境,恐怕是一种现实的必然。而具有专业知识的知识分子的恰当发言,包括新闻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对于引导公众的有时盲目的情绪无疑显得非常必要。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