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20世纪后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点滴——王宝来教授日记摘编

20世纪后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点滴——王宝来教授日记摘编


王宝来; 原著 ;褚宸舸; 整理并注释


【全文】
  整理者按语:为了忘却的纪念
  1.本文缘起
  王宝来老师本科学历史,分配至西北政法学院法制史教研室任教,后在北大法律系进修一年,曾考人大法制史硕研未果,调剂到西北政法学院刑法学专业(刑法史方向),在90年代以前,他的学术研究兴趣以法制史(特别是刑法史、元蒙法制史)为主,他硕研毕业后因为从事刑法学教学,学术兴趣逐渐转至犯罪学领域(特别是青少年法、青少年犯罪、淫秽犯罪、毒品犯罪、性法学等)。他兴趣广泛,爱游历山水名胜,更喜文学诗词,其古体、现代诗俱佳,在他去世后,我偶尔发现他日记中保留了部分诗词(以八十年代为主,九十年代的一些散失了)。征得师母同意,我借阅并复制了他的一些日记,本意是想把其中诗歌摘录出来,但阅读日记过程中稍改初衷,感到通过日记文字展现先生的学术道路和生活状态似乎意义更大。甚至通过这个展示过程,若能留下八十年代至2000年之间知识分子与大学、家庭乃至社会变迁的关系“样本”或引起读者的某些深入思考,则编者幸甚。
  日记本是供自己看的,因此语句多简化。为了帮助读者阅读,编者做了力所能及的注释,正文中方括号“〔 〕”中的文字系编者所加,除此以外均出自宝来先生日记(包括某些笔误)。涉及某些人的负面信息,编者则用“□”号隐去人名。日记基本按时间顺序排列,编者对内容进行了选择,并按照内容加了小标题。
  2.王宝来老师简介
  (根据王老师的“干部履历表”拟就)
  王宝来,男,汉族,1949年6月生于江苏新浦,祖籍山东昌邑。自幼在西安读书,六八届高中毕业,在渭北高原插队3年,西北修铁路7年,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1988年在西北政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1994年晋升副教授,1999年11月晋升教授。兼任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主讲中国刑法学、中国刑法史等课程,被多次评为优秀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2000年8月起兼任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律系教授。2000年11月24日因海边游泳溺水去世。曾担任学术职务有: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法学会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性学会副秘书长。主要论著有《中国古代刑法史论稿》(待出版)、《中国大陆淫秽犯罪初论》(刊于《中国研究》)、《海峡两岸淫秽犯罪新论》(刊于《法律科学》)。参编《中国法制通史?元朝卷》(国家“七五”、“八五”规划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经济犯罪新论》(司法部“七五”科研项目)、《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性法学”辞条5万字)等60余项,3项获国家一级学会奖励,3项获省级奖励(2项集体奖)。曾主持司法部1997年科研项目。
  王宝来教授科研成果目录经笔者整理刊登在中国法律文化网http://www.law-culture.com/shownews.asp?id=13495
  三线生涯
  1982年〕8月16日
  昨晚在永利处,见到十一年前给他的一封信,那时我刚上铁路不久,正是人生困顿之时,但血气方刚、乐观之词溢于纸外,又加上极左思潮影响,很有些书生气,今日读之,恍如隔世之感。把信抄于其下,可作为此生之一点纪念。
  永利:你好!
  惭愧:无及时告诉你我的情况,原谅!
  提起笔,就又想起了你的那句话:真没想到当了锅炉工。我真也没想到当了开山工!这是个飘泊天涯、浪迹江湖的铁路建设工作,逢山开洞,遇河架桥。你告诉彩霞(不知为何她竟一直未复信!)、天位,我从6月18日就来到了新工地(见信皮),半年光阴,就这样从抡镐捉楸的动作中悄悄滑过去了。工程是苦的,我比个例子,才来时吃稻田里水!是累的,洞内四季汗不干!尽管如此,我的情绪一直比较稳定。我想了,走入社会,办事要求实际,与亲人团圆之梦,选个好工作之幻,作来想去都是空中楼阁,于己于民皆大不利!来后,调走了九个知青(八个是子弟,70级的,到〔铁二〕处机械连与华县配件厂当学徒,一个到兰州任教)。我插队的伙伴们继我走后也陆续分配,有的捞着了好工作,人常说:悔药吃不得,我决不悔先迈了一步!鲁迅:世上的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踩得多了就成了路。我决心作一头牛,即使面前是荆棘丛,也开垦出良田!考虑问题力求全面,不仅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坏的一面,有顺利必有挫折。有可能调走,也可能干一辈子。铁建固然苦累,甚至有危险(要自己注意),但体力劳动痛快,工资较高。
  当你和同志或爱人在星期六之夜在影院或宽敞的街道上度过幸福的……〔此处日记缺一页——编者按〕。
  要把手中的铁铲同世界革命联系起来,高瞻远瞩,作好本职工作。要斗私批修,唯当好革命的对象,才能当好革命的动力。
  朋友,我用拙笔描一下陕南风景的一斑吧:
  春天,我来蒲溪。那是个青山绿水的好地方。月(越)河流过工房,潺潺有声。下了工,有心的人们钓鱼、捉蟹、捏黄鳝、逮老鳖。贫下中农辛勤的耕田、插秧。山花烂漫,桐油树花白得像雪一样,枇杷上市了。那时我们主要备沙石料,还翻山五六十里砍了一次木头。离开那里时正是麦收季节,鲜桃、熟杏满目。高梁铺是个山沟。夏夜,虫鸣悦耳、萤火虫飞往如流星。白天气候炎热,我们紧张的建点、盖房(临时的)、搭账篷,挥汗如雨。荷花开了,洁白如玉,荷花刚败,桂花又开,到处见人手持着一束束金黄色的小花,香漂山区,沁人肺腑。在这个时候,因任务紧张我们进洞了,撂灰、撬石,什么都干。陕南多雨,打开仿佛一直没断过。中秋那天烟雨茫茫,不久又停了。望山,红苕蔓爬满了坡,柿子象万盏红灯笼,金黄的稻禾还没割完,包谷棒棒正等着人掰。到今天,只剩下红薯还未出完。拐枣经霜一打比密甜,柑、桔早些天就见有卖的,这该大量上市了。朋友,你能来尝一尝该多好!如今我们已进洞200米左右,洞门建起,《高梁铺隧道》五个大字在顶上历历在目。估计不久还要搬到安康附近去,到时再告诉你。最后,小诗一首,不成体,赠你,别见笑:
  但闻战路铁龙鸣,拼死沙场目亦瞑。
  怒指千夫学鲁迅,狠斗私心作雷锋。
  身立五岭瞩世界,面对三江望北京。
  吾将吾血荐三线,甘洒神洲伴东风。
  搁笔。
  宝来71.10.28
  (汉阴县高梁铺铁二处一营三连三排)
  毕业分配
  〔1982年〕2月1日
  ……
  “春溢小巷书声琅,雪卷老城画意新”,这是侄儿向我索要的春联,他们写了,嫌字丑,没敢贴上去。
  ……
  6月27日 星期日
  昨天清理了所有的功课“债务”:史学概论、中国古代史专题的作业以及毕业论文都交上了,据上次论文被判死刑至今,整整一个月。这是难熬又难忘的一个月,有几次熬到凌晨两三点,有一次竟到八时多。这是对学力和恒心的测验。我感到没有欺骗自己,堪可安慰。刘光华〔i〕老师耐心的指导给我很大的帮助。他首先使我明白:作学问是一件艰苦而又必须是老实人才能作的事,来不得虚伪、骄傲。选这么一个大题——《试论两汉工商政策的演变》,我是犹豫过的,但我出于闯一下的动机又毅然决定了。仅仅看书后摘的札记就有五、六本(其中有两本是正反面),提纲和草稿也有十万字左右。教训是:融会贯通不够,和导师事前商量不够,由于经验不足,写第一稿时有包罗万象之势,为多线并进,显得眉目不清。同时史论结合不紧。为论而点缀几条史料,是根基不稳的。扣题不紧,写演变几乎无,而着重阐述封建社会长期性的原因了。在史料的推敲上亦不够。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二稿是写不出今天这个样子的。一位副教授对他的研究生说:论文是与导师合作的产物,此话不假。入大学四年,这半年是我收获最大的。伏案五十多天,人瘦了好几斤,但却受到了极好的磨炼。当我走出校门时,我不会愧对逝去的年华。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弱点:作为一个文科学生,还常常词不达意,正说明应加强文字的修养、写作的训练。
  ……
  7月4日
  论文给“良”,说明功夫仍未到家。带着“遗憾”离校,也可能为今后学习能增添一股动力。虽然心里有些不痛快。
  ……
  7月18日
  昨公布〔非配〕方案,陕西连当兵的共三个名额,对西北政法学院一“肥缺”很多人都眼热。我仍报冷静态度,不与任何同学口头争执,有事找领导谈。又一次惊叹“人啊人”。目前大有父子疆场不认之势。有人公开叫嚷要撕破面皮,大闹一场,甚至不惜飞长流短,构陷同窗。又有污水泼来,笑对之。
  ……
  初涉教职
  〔1982年〕8月14日
  熙熙攘攘的人流、车辆,终日不绝,闹市西安,确使兰州望而却步。昨乘122次车到家。12日公布方案急如星火般地办理手续,两头跑(单位、学校),托运行李。雷狼狈逃窜似地赶车,与之同路。
  今晨到学院报道,征求我之意见,自称喜法治史。
  9月6日
  ……听於兴中〔ii〕等讲,本院学生有起哄的习气,这应引起警惕,应努力熟悉业务。老师应成为学生导师和朋友,万不可成为仇人。
  9月7日雨转阴
  上午去学校,交组织关系介绍、工会关系等。方主任〔iii〕仍不在,杨老师〔iv〕(副主任支部书记)发给两本书:《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制思想史》,皆为法学教材。听说,要安排听课,以后就是写一个讲稿,辅导答疑等。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