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宝来轶事

宝来轶事


冯卓慧


【全文】
  时光,你怎样形容它流逝之速都不为过,而记忆,有时却是恒久的,甚至像凝固一般留在你的脑海中,当你不得已翻开它的尘封的面纱时,它会如昨日般清晰地一幕幕在你眼前重现。对宝来的记忆便是如此。 
  


  

  认识王宝来,是一九八二年秋季的开学时。教研室主任方老师高兴地告知我:“又有一位兰州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分到我教研室了。他的世界史的考试成绩是90多分,而且俄语也是90多分,成绩非常好。我们想动员他教外法史,但他却想教中法史,最好你去动员他一下。”我走进教研室,一个高大、英俊、着装非常朴素无华,脸上甚至还带有一定腼腆表情的年轻人坐在那儿。我们互相认识了。他是兰州大学七八级历史系的学生。七八级的学生意味着什么?十年文革后,首届统考招收的大学生,真是千军万马中挤出来的佼佼者,个个都可成为领军人物的,更何况是重点院校毕业生,优秀的高材生。我一直喜欢凭真本事吃饭者。握手的刹那间,我们的距离便消失了。我问他为什么有那样好的专业成绩和俄语成绩却不愿教外法史呢?我拼命地向他介绍外法史课程的重要性和许多人的畏难情绪。我分析他的优势,想动员他和我一样教外法史。但他却很实在、坚定又谦虚地说:“成绩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自己毕竟对外国的东西太陌生,也没有在外国生活过的切身体味。还是先将中国的搞透,再搞外国的。何况,从历史学转到法学,本身就先需要一个转型的知识积累,怕一下子两个转型做不好。”他的诚恳和朴实打动了我。我知道,志向不能勉强,便告诉方老师,人各有志。 


  

  此后的两年,他在教研室认真地教课,并默默地准备着研究生的考试。但是,在教研室的活动中,他绝不以年轻人规避锋芒的态度应付。对待拉帮结派、以势压人的许多不公正做法,他挺身直言。因为高大的身材,铿锵而坚定地说实话,他常常令我想起方孝儒、柔石的“迂”,中国固有文化中知识分子的“气节”。当他禀理直言时,毫不顾及对自己的不利。一九八四年,他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制史研究生,并转入我院周柏森教授指导下,主攻中国刑法史。 在读期间,仍兼任教研室的课程。研究生毕业,他本想回教研室继续任教,但教研室某些人惧怕他的正气,将他挤到刑法教研室。我那时着实伤心了一阵,因为当时的研究生还很少。他在刑法教研室转向于刑法刑法史的研究。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