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都是金融惹的祸

都是金融惹的祸


廖凡


【全文】
  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那么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且会造成最大可能的损失,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华尔街近来的风云变幻,再次印证了这条铁律。从次贷危机到信贷危机,从投行破产到商行倒闭,从联储注资到政府救市,一切似乎都在诠释,什么叫没有最糟,只有更糟;一切似乎都在表明,美国这个长久以来因为金融而风光无限的帝国,如今却正在因为金融而深陷泥沼。
  其实,无论如何花样翻新,金融之本质不外两点:一是往来资金,互通有无;二是创造信用,“无中生有”。前者是金融业安身立命的传统功用,后者则是其扩张壮大的不二法门。如果我们承认天上不会掉馅饼,世间没有白吃的午餐,我们就必须承认实体财富是有限的,以收入和储蓄为基础的消费不可能漫无边际。然而,现代金融恰恰给人带来了这样的美妙想象。譬如,20年、30年甚至更长期限的按揭贷款,使得人们可以预支其尚未到手的、未来若干年的收入,提前购买本来无力负担的住房。银行虽然要一次性提供这笔巨量资金,但在转帐制度下,这笔资金并不需要实际的货币交付,而只是从一个户头划到另一个户头,成为银行的派生存款。资产证券化的发明,使得银行可以将这些按揭贷款按品质高低分拆打包,以债券形式出售,提前回收贷出资金。购买了这些债券的专业投资机构,进而又可以之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创造出更多信用。如是往复,形成一个“完美”循环。在此基础上,华尔街的天才们更是叠床架屋,设计出无数用以分散、对冲、延迟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将所涉及的名义资金总量累积到不可思议的天文数字,在局外人的目眩神迷不辨东西中赚得钵满盆满。
  在平均储蓄率接近于零乃至为负的情况下,这种“寅吃卯粮”的借贷消费模式支撑着美国人的高消费水平;而在美国GDP占全球GDP总量四分之一以上,国内消费占GDP三分之二以上的现实下,它实际上还支撑着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被这种方式刺激出来的美国国内消费需求是如此庞大,以致其所需信贷美国金融机构已经无力(也不愿)独自负担,而是扩展到世界各国,由各国金融机构或政府通过购买美国债券予以分担。譬如,单是中国政府持有的“两房”(“房地美”和“房利美”)债券,数额就高达近3800亿美元,占到中国外汇储备总额的五分之一以上。这种做法的实质,是各国以本国的储蓄盈余“补贴”美国的消费赤字,以维系其消费水平和经济增长。说是合作也好,说是挟持也罢,总之各国是坐上了美国的金融战车,不能独善其身的了。
  一段时期内,这种模式似乎运转良好:美国消费需求旺盛,经济增长平稳;其他国家有了不错的投资渠道,中国这样的出口大国还间接确保了出口稳定;华尔街金融界更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其收益令实体经济部门瞠乎其后,大有舍我其谁之势。全球金融市场也是一片欣欣向荣,金融衍生产品规模高达680万亿美元,达到全球年GDP(60万亿美元)的10倍以上。人们有意无意地忘记了,金融毕竟只是金融,信用毕竟只是信用,永远不能代替真金白银,永远无法真正“化虚为实”。直至次级抵押贷款成为杠杆的支点,最终撬动美国乃至全球金融体系这块大石,引发了这场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人们才发现,“卯粮”也不是可以一直吃下去的,总会有不够吃或是拉肚子的那一天。正应了那句经典的台词:“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第 [1] 页 共[2]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