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冷落的真实──袁氏宗谱记载的乡村纠纷研究(下)
袁炉洲;王有强(指导)
【摘要】通过对民俗乡例,族谱方志的文本研究,分析国家法的进入对族人法意识的影响,以及国家处理乡村纠纷的策略的社会效果,进而探讨国家村落治理存在的缺陷。或许以政治法律的角度转换为尊重民风习俗的社会角度,才更为合理。本文选择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纠纷加以“深描”式的解读,分别涉及清朝年间的坟山争讼与当代的水利资源的争夺产生的纠纷。再通过小叙事,大视野的“问题中心”范式的进路,剖析“表达”与“实践”分离的深层次原由,从而最终试图呈现那段被冷落的真实。
【关键词】宗谱;深描;问题中心
【全文】
三,结语
通过不厌其烦的叙述与分析,无非提供给另一种视角,即宗族的存在是深植于血浓于水的亲情网络,熟人社会的地缘网络而形成的。在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行程后,每个族人/村民也都更加明白宗族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有了宗族组织,才使得他们建立起了牢固的身份认同,形成了“无需法律的秩序”。[81]难怪陈进国在完成福建的风水研究后发出这样的感叹:“现代人实在没有理由和资格,带着独断论的思维和‘上帝’的眼光,持续地对中国的古人和民众体察世界的智慧、情趣表现出思想的乃至批评的无端的骄傲,尽管民众的诗性智慧也充满着诡异和算计。”[82]
在这不了了之的最后,笔者借用社会学者郭于华的一段话,以此共勉:
“一个好的社会研究者,应该是最具社会学想象力的人——以充满智慧的心智品质承担解释,说明人类处境,启示人的觉醒的责任。正是此意义上,从事学术事业的内在冲动——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求知的好奇,破解谜题的乐趣将融为一体。记录普通生命的历程,书写未被书写的历史,改变以往仅从精英的角度对社会变革的关注和分析,从底层的视角,为沉默的大多数关注和破解社会转型,从事这些工作,我们需要良知和记忆,需要洞穿历史与现实的眼光,需要深沉的悲悯之心和浑厚的智慧。如此,才能从平凡琐细中构建出大气磅礴,从细语微言中挖掘出洪钟大吕,生产出有意义的知识,而不是在重大的社会问题面前沦为一个米尔斯所痛斥的‘打零工’的社会学者。”[83]
致谢:
论文完成之际,感谢我的导师王有强富有见地的建议和严谨的“把关”;感谢李磊同学,本文的一些观点和框架是在与其的交谈中获益良多,还有其无私的提供笔记本为我写作之用;感谢四年来朝夕相处的同窗好友和关注本文写作的幕后者;感谢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陈进国博士,其对论文修改提出的意见和本文写作所提供的书目,开阔了笔者的视野;但是本文最终是献给我的家人和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正是那里的土地和甘泉养育了我,这段被冷落的真实也将时刻提醒我,我的根在那!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