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迟到的暮钟——评陈弘毅教授的《政治儒学与中国民主》

迟到的暮钟——评陈弘毅教授的《政治儒学与中国民主》


梁剑兵


【全文】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9月21日,第七届东亚法哲学大会召开。香港大学法律系教授兼法律学院院长陈弘毅先生在大会主题发言中,以政治儒学与中国民主的的相互关联为视角,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具有儒家传统的中国社会能够成为一个公民自由与人权昌盛和经由普选而产生政府领导的民主社会吗?如果这是可能的,那它是可欲的吗?陈弘毅教授进一步指出,这些问题能够而且应该成为当代中国政治与法律哲学所争论的中心议题之一。
  按照自1840年以来我国大陆学术界的共识,儒家学说自产生以来,乃是建立在血缘伦理基础上的中国传统身份等级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核心价值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仁学,其主要理论资源是三纲五常,儒家主张礼治、人治、德治的基本主张都是建立在否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的基础之上的。而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社会,首先是建立在承认人人平等性的基础之上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儒家思想及其学说与现代民主制度是格格不入的甚或是水火不相容的。
  但是,台湾的民主发展进程似乎表明在具有儒家传统的中国社会中也能够产生现代民主制度。陈弘毅教授为此提出的证明是:“在台湾,1980年代后期从国民党开始的一种从极权主义向自由民主的过渡是成功的,伴随着2008年8月马英九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党派之间权力的第二次民主转移也对此加以证明。如同香港民主化取得的进步(尽管比起台湾更加有限)和自由民主在韩国的成功实践一样,台湾这个例子提出一种‘儒家民主’的预兆(spectre)。”
  为了解答上述假设,陈弘毅教授梳理了20世纪以来中国新儒学运动代表人物蒋庆、康晓光、徐复观等人的思想与观点,在论文中首先介绍了蒋庆政治思想中的核心内容(第二部分)。接着在第三部分将蒋庆和康晓光做一番比较,指出“后者的思想表明在当前中国的政治争论中蒋庆观点绝不是一个孤立的声音。”然后在第四部分介绍徐复观的政治思想。陈弘毅教授认为“就其(徐复观)所处时代的新儒家学者而言,他是对政治哲学最富有洞见的学者。本文将在第五部分论述徐复观版本的儒家政治哲学,尽管时隔半个世纪之久,他的论述对今天的中国依然切题并具有解释力。”
  二、对蒋庆、康晓光、徐复观思想的梳理与比较
  陈弘毅教授通过梳理和比较发现:“当下中国一位重要的儒家学者蒋庆反对将西方式的民主引入中国。另外一位富有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康晓光也如此认为,并且他倡议用儒家的“仁政”来代替民主。在另一方面,二十世纪著名的新儒家学者们完全接受经由西方模式演化而来的宪政民主。1958年刊布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中主张,儒家传统中不仅具有民主的种子和胚芽,而且‘宪政民主是中国文化中道德精神内在发展的需要’。”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