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的实施

  二、案例教学的步骤
  (一)案例教学前的准备
  1、教师的课前案例准备。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进度、教学要求和教学对象,精心选择或设计案例。教学案例的选取要符合以下条件:(1)案例应当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典型案例最反映相关法律关系内容和形式,真实性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案例应具有启发性和可辩性。这有助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考角度和深度并注意到现实案例的复杂性,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3)案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案例能够强化教学行为的目的性,同时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加以学习并适时和适当地深入。案例的选择不能一味考虑趣味性,要考虑它的目的性。[②]同时,教师要认真备课,包括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突出教学重、难点和解决关键问题,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了解学生,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充分设想学生在案例讨论中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处理方法,搜集相关的资料,把握学生讨论的范围和方向。
  2、学生的课前案例准备。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了解案例中提供的各方面数据、细节、信息和事实,查阅相关资料和法律、法规条文,为课堂的案例分析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案例教学中的讨论与分析
  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条件和环境,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课堂的主宰者。另一方面要使学生紧紧围绕案例讨论的主题,分别从各自角度剖析案例,阐述自己的观点、见解,相互辩论,形成热烈探讨问题的气氛。在案例讨论中教师应注意引出的方法和技巧,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以避免约束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可以采取针对性提问的方式,不是正面纠正,而是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出在哪里,自我修正。作为学生,除积极参与讨论发言外,还应该聆听别人的分析与见解,比较自己的观点和思路,使自己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更完善。
  (三)案例讨论后的点评总结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的途径等方面及时进行总结评价。确定某个案例的参考答案;无法确定标准答案的,应确定倾向性的意见。重点看讨论的思路是否对头,分析的方法是否恰当,解决问题的途径、手段是否正确。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的重、难点及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肯定本次讨论的成功之处,并指出存在的缺陷及不足。教师在讲解、分析案例时,要语言精炼、要点明晰、重点突出,并将案例分析与所涉及的法学原理、法律条文融合起来,使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来掌握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能够熟练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③]同时对学生的表现也要作出评价,以激励下次更好地参与讨论分析。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