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法律意识形态的变迁——以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调解”为样本

沈国明、王立民:《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法学卷》第88页至8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论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第64页,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张文显:《‘权利本位’之语义和意义分析》,载《中国法学》1990年第4期。
齐延平:《法制现代化,一个西方的“幽灵”》载《政法论坛》2007年第2期。
强世功:《迈向立法者的法理学——法律移植背景下对当代法理学的反思》载《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沈国明、王立民:《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法学卷》第9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劳伦斯·M·弗里德曼:《法律制度——从社会科学角度观察》,李琼英、林欣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1页。
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2页。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5页。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论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第108页至110页,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6页。
范愉:《客观、全面地认识和对待调解》载《河北法学》2006年6期。
就法制现代化而言,法学界通常认为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早期西方国家所走的“社会演进型”法制现代化,一种是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在进行的“政府推进型”法制现代化。参见蒋立山《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特征分析》,载《中外法学》1995年第4期。
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黎鸣、李书崇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80页。
波斯纳:《超越法律》苏力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第39页。
因为至少中国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在推动法律意识形态变迁的过程中,一直“是在追求崇高法治理想的旗帜下进行的”,参见黄文艺:《对新时期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理论反思》载《政法论坛》第2期,第22页。
参见弗雷德里克·沃特金斯:《西方政治传统:近代自由主义之发展》,李丰斌译,第一章“西方法治思想的渊源”,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韦恩·莫里森:《法理学》李桂林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61页至462页。
P·诺内特、P·塞尔兹尼克,《迈向回应型法》,张志铭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6页。
安德鲁·文森特:《现代政治意识形态》,袁久红译,第413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安德鲁·文森特:《现代政治意识形态》,袁久红译,第432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