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完善立法,强化实施,增强防震抗震成效——汶川地震引发的建筑与法律问题研讨会综述

完善立法,强化实施,增强防震抗震成效——汶川地震引发的建筑与法律问题研讨会综述


石家庄铁道学院土木工程分院 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全文】
  第一部分 吸收工程抗震的研究成果,保障建设工程抗震能力
  一、建设工程抗震,对于减轻地震灾害意义重大
  地震预报和建设工程抗震属于两个方面的问题,在我们国家也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在目前地震科学发展缓慢,人类对于地震的机理、发生尚有许多未被认知,地震预报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地震预报成功率极低的情况下,工程抗震的问题尤为重要,对减轻地震灾害意义重大。
  二、目前我国建设工程抗震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标准和规范体系
  人类对于工程结构抗震的认识应该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整个20世纪的100年间,人类对于工程结构的抗震方法和理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专家举例说,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为7.2级,死亡人数为5438人,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1994年的美国洛山矶地震6.7级,死亡人数为57人,经济损失167亿美元;上述统计数据表明工程结构抗震的巨大作用。
  唐山大地震之后,应该说我国工程界对于工程抗震是非常重视的,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工程抗震的规范和标准,包括《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等。
  目前我国的抗震设防目标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三、工程抗震研究成果应在今后的工程建设中得到充分吸收和应用
  第一,今后灾区重建,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中应使已有的研究成果得以落实。对地震预测的目的是什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果工程结构的抗震效果不好,即使能够准确预测地震,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是不可避免的。从汶川地震导致的建筑物倒塌情况看,城市尤其是乡村房屋建设,未充分吸收以前工程抗震研究成果。所以,目前在地震预测难于取得突破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加强工程结构抗震的研究及研究成果的应用和落实。
  第二,在隧道、城市地下铁路(比如石家庄地下铁路线)以及其他地下工程建设中,也应充分吸收工程抗震的研究成果。地下结构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对城市地下铁道保证必要的上覆土层厚度,使其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专家举例说,1995年 7.2级的日本“阪神地震”,对神户市内地下结构造成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地下铁道、停车场、商业街等大量地下工程均遭严重破坏,特别是浅埋明挖施工的地铁车站破坏最为严重。该次地震中,共有 5个车站和约3 km的地铁区间隧道被破坏,这些遭受破坏严重的地下结构大多数埋深较浅,而埋深较大的地段,遭受地震的破坏并不严重。
  第三,人居工程要注意地震等地质灾害的规避和防治。比如河北省,水库水坝、煤矿、尾矿坝比较多,要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请地质专家选址。村庄宜远离滑坡、塌陷和地震液化地段,尽量不要建在水坝下面,陡坡下面,离尾矿坝要远,以减少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及其他自然灾害损失。
  第二部分 建立抵御地震灾害的公共安全体系
  刚刚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举世震惊,这是继唐山大地震之后又一场巨大的自然灾害。
  地震作为源发灾害可能会引起房屋倒塌、山体滑坡、泥石流,也可能会引起火灾蔓延,导致社会安全事件。相较于发生在1906年4月18日的美国旧金山强烈地震引起的绵延数英里的大火、数千人被烧死的火灾,此次汶川地震之所以没有形成大的火灾,其原因一是那里没有成规模的城市天然气管网系统,二是老百姓家里取火的东西基本被大雨熄灭。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