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80后”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

  因此,“80后”违法犯罪的出现与他们的人格特点和发展趋势息息相关。这主要体现在他们独特的行为机制、规律和心理特征,如好冲动,爱表现,易模仿,好面子,消费无度等,而因为金钱的欲望而犯罪的案例是最好的例证。在家庭逐渐走向“单亲制”,父母与子女的伦理和道德沟通与交流机制脱节下,在价值多元和泛滥、网络威胁时刻存在等系列转型社会特征下,“80后”违法犯罪的异军突起也就不足为怪了。总之,“80后”人格和犯罪人格的生成机制的特殊性和必然性,与该社会现象的萌芽和发展有不可割舍的牵连。
  第二、心理、生理。犯罪心理是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包括认识、情感、意志、性格、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和心理状态等【11】。犯罪生理与犯罪心理是一个类似的概念,一般认为是影响和支配犯罪的生理因素,如年龄、身体机能等。
  一般认为处于青少年阶段的生物个体(“80后”一般应该归结与青少年犯罪的广义范畴,本文亦如此界定),具有以下心理和生理特征:在心理上,行为表现为模仿性、冲动性、反复性、心理主观、认识、意志等方面表现为主观存在矛盾、认识偏激、不稳定,意志上有侥幸、随意等特征;在生理上,由于年龄的增加,在性器官、身体机能、人体能量等方面发生了巨变,易形成性幻想、好奇、活动量增大等。总之,处于这一阶段的人群和个体就有独特的心理和生理优势和缺陷,在加上外界的影响,极易导致违法犯罪。
  “80后”这一群体以及其中的个体正处于犯罪学视野下极易走向犯罪或受外界影响而诱发违法犯罪行为的阶段。虽然任何犯罪人和犯罪人格都有相似的心理和生理或行为特征和机制,但是“80后”具有其独特之处,这是时代背景的结果,也是他们主观受体互动的产物。但是,“80后”独特的行为、心理和生理特征作为犯罪的诱发因素具有相对性,需要结合其他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
  
【注释】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法学院 
   
  ⑴参见《检察日报》,吴晓杰的《暴力倾向突出——社会转型成“80后“犯罪深层原因》,对于这一现象做出了较为深刻的解说,深刻地指出我国在法律层面对这一问题的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机制。 
  ⑵在《中国青年报》,堵力的《“80后“是充满希望的一代》——教育部部长周济。一文中周济部长指出,中国青年报进行的这次大讨论很有意义,引起了当代大学生对自身价值和行为的反思,也引导了社会舆论关注青年、爱护青年,呼吁全社会都来帮助青年健康成长。 
  ⑶在《工人日报》的一文中《“80后“老师的困惑——与90后学生之间代沟无法填平》,其中有来自老师、父母和教育学者的观点,不仅突显了当前“80后”的一些特点,也说明可严峻的形势,是值得我们关注和倾听的。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