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包万超博士曾把张千帆教授的早期的另一部力作《西方宪政体系(上册)·;美国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评价为“为建立或重建中国法学教科书的学术规范提供了一个参考性文本”。[8]如果说那是“一位曾留美16年(1984—1999)的法学教授专门为他现在和未来的学生撰写的美国宪法教科书”,更多阐释的是西方宪政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的话,那么这本《宪法学导论》则超越了地域的局限,立足中国,正面阐述了现代宪政的普适性原理和应用,是一本普通的中国宪法学教科书。
如果说《宪法学导论》是专著式经典教科书的代表的话,那么最近刚出了第二版的张千帆主编、同样是法律版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宪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则是主编式
宪法教科书的经典和代表。正如编者所言,本书所有撰写人均为宪法学界近年来颇有造诣的中青年学者(如林来梵、苗连营等,还有香港的陈弘毅),作者的基本共识是从实用角度出发谈论宪法学,拼弃空洞的理论和政治口号。在内容上,本书尝试将世界宪政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宪政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系统讲述宪法学的基本原理和中外
宪法案例。在形式上,本书通过“案例评析”、“法理探索”、“经典导读”和“百家争鸣”等栏目,将叙述、议论和实例点评相融会,力求生动而准确。全书内容翔实、体例新颖、深入浅出、博采众长,适合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宪法学主干课程教材。当然本书的体例多少借鉴了张教授著的《宪法学导论》,因而两者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而且在内容上也秉持了其基本精神和研究方法。当然这本教科书也是短短三年里重印了5次之多,现在推出了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7月)。
如果说以上两本
宪法教科书多少有一定的相似性和一定的理论深度,可以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宪法学主干课程教材的话(当然,以目前国内的标准也许作为研究生教材更合适),那么张千帆教授主编的北大版《
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则是一本地地道道的本科宪法学教材,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传统教科书的一种回归。用编者的话说:“本书体系完备、分析透彻、资料翔实,既照顾学界通说,又有鲜明的特色。简单明了地勾勒出宪法学的知识架构与体系,同时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对
宪法权利和基本理论多有新颖独到的阐释,旨在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和
宪法理念。作者在体例设计上也独具匠心,将各级标题设为一个个
宪法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正文;“推荐阅读”则不仅列出学习各章内容必读的经典文献,而且给出精要的推荐理由,对于读者的进一步研读大有裨益。全书以中国
宪法为出发点,以经世致用为导向,以学生兴趣为中心,不时穿插对典型案例的评析,从
宪法的角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及时收录最新宪政动态,以求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这些特点都使得本书与传统
宪法教材的说教面孔迥然不同。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
宪法基本知识,也能够从中感受到宪政的亲切与务实,甚至体味出宪法学的精深与曼妙……”。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书作者更是多为近年来国内崭露头角的出色的青年学者,当然除了主编张教授和来自台湾的公法大家陈新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