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在部分党政干部法制意识薄弱,人治观念色彩太重的今天,信访案件还不会大量减少。(11)网络的大力普及,信访工作应该利用好这一平台,对其做 好相关的宣传与报道,加强舆论监督,减少重复上访。(12)在目前和将来的一段时期内,我们的信访工作还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地位还必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不能忽视和弱化。(13)法制建设搞了20多年,不是因为有信访部门的存在而削弱了司法部门的威信,而是司法部门的大量问题造成了民众的不信任。(14)如果改革太理想化,其结果是使得社会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难于控制,别忘了失控的人口是我们深深的灾难。(15)无论是改革开放前的政治狂热还是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狂热都给信访工作留下了很多的问题,虽然政治的作了集中纠正,但也由于各种原因使得部分问题留了下来。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经济改革中,由经济而至的社会问题也是急需解决和清理的政治重大问题。(16)一个好的政策不仅仅是理论的完美,还要考虑大众的文化理念和实践中的操作层面。(17)任何一个治国方案都不是跳独角舞,纪检、检查、司法、信访必须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
中国目前的信访问题如同一个大海。上游是很多支流的问题往里涌,下游出口则是堵塞不畅,所以信访问题越积越多。我们现在不仅要大力解决出口的堵塞,还要研究
信访条例的有效监督和落实的制衡机制如何实现?信访的最终死结如何有效的来解开?重复上访的无形损失(包括个人和国家)怎么估量和评价?
按照现行
信访条例规定:“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很多的信访材料都被信访部门层层转寄到制造问题的地方、部门及个人手中,这样肯定就难得会处理好。只有第一把手亲批或者发火才会有所好转。一边是造成百姓的青天情节,二是得到解决的问题只有百分之四五的概率。不仅浪费了国家的大量资源,同时也给上访的群众造成了多重伤害。
如果说换种方式,当第二次再接到同一个反应的问题,不要再转,而是联合相关的调查组暗中查访,我敢肯定地说,问题的真相一定能暴露。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个60多岁的白发老女人,她上访了153次,近10年,不仅没有讨要到合法权益,而且还被某派出所长的打。她现在已经不敢奢望讨要权益保护了,只希望让违法人员得到相应的处罚,可是她的要求可能还是白日梦。像这种老人的情况还有很多,我也理解信访职能部门的苦衷,没有证据是不能随意说话的,但是如果所有老百姓都有能力收集相关的证据或者说是法律专业水平,那还会受到伤害吗?同时也就用不着设立该部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