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黄秩和
【全文】
最近网上热议地震“天谴论”,我便敲出“天谴论”的出处语。“这就是天谴吗?死难者并非作孽者。这不是天谴,为什么又要在佛诞日将大地震裂?爱中华者,当为中华哀。华南雪灾,山东车祸,四川地震,赤县喧嚣该清醒了。圣火应该停一停,国旗也该降一降,就为黎民百姓降一次吧,他们不是伟人,只是遗骸,遗骸千万,只是无言。”发现有点像《天问》的风格。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个问题你想过吗?他想过吗?其他的伟人想过吗?没有。但毛泽东想了,也问了,这是‘天问’,是主宰历史命运的世纪之问,要知道,毛泽东当时仅32岁!”这是哪位网友的发言?这里的“天问”就是屈原的作品《天问》吗?《天问》有问:“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康回冯怒,地何故以东南倾?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天下苍生,何时才能窥得“天机”,变得聪明智慧。“屈原”先生何时才能悟透天机,不枉被流逐。庸俗之人何时理解“屈原”,不枉言菲薄。《易•系词》中说:“法象莫大乎天地。”《天问》的天,也颇有指一切法象的意味,与道家的“道”字,《易经》的“易”字,苍茫大地的“地”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天问”中,诗人以天向下责问,表明世间之不平。尤其是关于鲧禹的传说,表现了作者极大的不满情怀。“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诗人对鲧治水有大功,又能得到群众拥护,但是却遭极刑深表同情。在诗人看来,鲧之死不是如儒家所认为的是治水失败之故,而是由于他为人正直而遭到了帝的疑忌。这种“问”,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在政治斗争中所遭遇到的不平待遇的愤懑。同时以问的形式发出,又表示诗人的无奈。诗人在冥蒙之中已经明白君与臣的或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固性思维或者说惯性思维,便是天灾变人祸的根本原因。但依当时的理论水平,不可能提出来——只有实行民主,打破统治者或者说当权者、执政者惯性的既得利益,才能实现天下公平。在“天问”中,“启棘宾商,《九辨》、《九歌》。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口是心非以及其走狗阴凤阳为的丑恶嘴脸进行了深恶痛绝的批判。
中国人受传统的中国文化的墨染,很难能听进其他语言、声音。在此种环境中,著名学者朱学勤在5月14日《南方都市报》A32版刊登了一段短论:“这就是天谴吗?死难者并非作孽者。这不是天谴,为什么又要在佛诞日将大地震裂?爱中华者,当为中华哀。华南雪灾,山东车祸,四川地震,赤县喧嚣该清醒了。圣火应该停一停,国旗也该降一降,就为黎民百姓降一次吧,他们不是伟人,只是遗骸,遗骸千万,只是无言。”这段文字与此种“精英”文化格格不入,正所谓忠言逆耳,此文一发,网上讨伐之声便此起彼伏,也不怪乎。有人说他无人性,有人说他反党、反政府,更有人说他反人类。帽子满天飞,谩骂之声不绝于耳,不堪入耳。笔者还接到一些邮件,不知来源的邮件,里面言语更是不堪评论。他们看了不知如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