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从艳照门事件看隐私权保护与国家对网络淫秽言论的管制

从艳照门事件看隐私权保护与国家对网络淫秽言论的管制


王 锴


【全文】
  最近一段时间,由香港明星陈冠希所引发的艳照门事件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也由此引发了诸多的法律争议。由于在这一事件中,牵涉的人物众多,所以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法律关系,为了分析的便利,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四组:(1)拍摄艳照的陈冠希与被拍摄的女艺人之间;(2)维修电脑的员工与陈冠希之间;(3)网络传播艳照的民众与陈冠希、女艺人之间;(4)网络传播艳照的民众与国家之间。于是,相对应的法律问题就是:(1)陈冠希是否侵犯了被拍摄的女艺人的隐私权?(2)维修电脑的员工是否侵犯了陈冠希的隐私权?(3)传播艳照的民众是否侵犯了陈冠希、女艺人的隐私权?(4)国家能否对网络传播艳照的行为进行管制以及如何管制?
  一
  由于前三个问题都涉及隐私权,我们先从隐私权的概念入手。隐私权属于公民人格权的一种,它不仅受到民法的保护, [1]而且也受到宪法的保护。 [2]不同之处在于,民法保护隐私权主要是防止其他私人的侵犯,而宪法保护隐私权主要是防止国家的侵犯。隐私权成为一种正式的法律权利的历史较短,一般认为,是源自Samuel D•Warren和Louis D•Brandeis两人在189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The Right to Privacy”。Warren和Brandeis认为,隐私权之所以值得保护是因为它体现了个人自决、个性和个人人格的价值,而这些最终又可以归结于对人的尊重。 [3]那么,隐私权的范围到底包括哪些或者说人的哪些隐私值得保护,对此学者们众说纷纭。当初,Warren和Brandeis将隐私定义为一种保持安静的独处生活的权利(the right to be alone)。 [4]后来,学者Prosser按照侵权的形态对隐私做出了经典的四分法:(1)对个人的独居、独自性或个人性事务的入侵;(2)对使个人难堪的私人事务的公开揭露;(3)将被害人置于错误的公众理解之下;(4)为被告利益而未经同意而使用被害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特征。 [5]现实中的隐私权侵权案件主要是前两种,学者分别称为侵扰隐私的侵权和公开隐私的侵权。 [6]
  1、 侵扰隐私的侵权
  典型的侵扰隐私的侵权包括监听、监视和获取他人的私人信息等行为,在艳照门事件中,陈冠希对女艺人的身体进行拍照、维修电脑的员工备份陈冠希电脑中的艳照就属于获取他人私人信息的行为。获取他人的私人信息是否构成侵犯隐私权往往需要认定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获取该信息的途径,即是从公开场所获取的还是从私人场所获取的。一般来说,在公共场所获取他人信息不会对他人的隐私构成侵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其实无“私”可“隐”。关于判定公共场所还是私人场所的标准,一个是看该场所是否具有高度隐密性,比如商场的换衣间普遍被认为是隐秘的地方,另一个是取决于受害人对该信息是否有合理的隐私期待,也就是说,当事人是否愿意在该场所中被其他人了解该信息。 [7]同时,侵扰隐私的侵权也有两个免责事由,一个是当事人的同意,即受害人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允诺他人进入自己的独居处或者了解自己的隐私,另一个是自担风险,即受害人在知道被告行为对自己的隐私构成危险的情况下,自愿承担这种隐私被侵扰的风险。 [8]所以,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