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这里就能看清中国的制度。皇帝至高无上,是天子,是帝国数以百万计的百姓的父亲。无数的“君王的耳目”——不同领域不同级别的官员,通过严密的规章制度从人民中间仔细挑选出来。仕途的大门向所有人都是敞开的。帝国中每一位男孩都可能是未来的内阁首相。但是每一个人都得从政府阶梯的最底层开始,而他所能攀登到的高度完全取决于他的个人能力、热情和对皇帝的忠诚。这决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活生生的事实。许多个世纪以来,中国朝廷中的大多数首辅、阁老、大臣们和那些历史学家们可以找得到的人物,都是从贫困的小后生开始起步的。他们的贫困状态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这里就举一两个名字作为例子。清朝最出色的政治家之一、多年来出任总理衙门大臣的文祥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父亲靠租种不到10亩农田来养活一个大家庭。他的同事和继任者沈桂芬是街头小贩的儿子。如果他的父亲每天能赚到十分钱,就会乐得手舞足蹈了。这些人并不是特例,而是形成了突出的政治现象。┅┅在中国,和在美国一样,如果有一个人有志于从被统治者成为统治者的话,没有障碍会限制他的雄心的实现┅┅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儒家的贤人政治思想其着眼点是上至君主下至最低级官员的整个国家管理团队,绝非停留在皇帝本人或一二宰辅大臣。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一朝开国之君俱为旷世之英雄,后继的守业之君多为平庸之辈。倘若开国之君奋其私智而不海纳百川、广招贤才,如何能逐鹿中原、席卷天下、履至尊而制六合?守业之君,杰出英明者甚少,其中亦多不谙世事的青年童年皇帝,假使中国这一广土众民的泱泱大国只依仗他们来治理,把国家命运全系在他们的身上,试问仅凭他们可怜的才智德行又如何能令天下承平、国祚绵延、祖宗血食三百多年呢?
(四)贤人政治不必然导致专制
“专制”一词,人们通常理解为最高统治者独自掌握政权,凭自己的意志独断专行,操纵一切。从本质上讲,贤人政治思想与专制是对立的。专制崇尚统治者一己之力,是最高统治者不信任他人的一种表现;而贤人政治思想则强调调动各方贤才的积极性来参与国家的政治管理活动,它本身蕴涵着一种海纳百川、泰山不辞土壤的气度,表现了对其他贤人的信任和尊重。况且,导致专制出现的原因很多,不能简单地完全归咎为某种思想。即便是那些有民主传统的国家,在历史发展的特定时刻也会出现专制的政权。如,远如古罗马的屋大维时期,近如希特勒的第三帝国。
中国秦汉以后国家政权存在君权与臣权之分,皇帝在法理上是最高统治者,但是国家的行政权力由宰相执掌。宰相虽是政府领袖,但相权又由六部分掌,六部又设有二十四司具体行使国家管理的职权。以西汉时期为例,皇帝的秘书处称尚书,只有四员。但宰相秘书处却有十三个部门,称十三曹。西曹管相府吏属;东曹管两千石长官迁除,并军吏任用;户曹管祭祀农桑;奏曹管一切奏章;词曹管词讼;法曹管邮驿传递;尉曹管运输;贼曹管盗贼;决曹管罪法判决;兵曹管兵事;金曹管货币盐铁;仓曹管仓谷;黄阁管十三曹之总务,其性质乃宰相府办公厅。相府这个庞大的组织系统处理着全国重要的军事、行政、司法事务,各公曹的职权从法理上讲全是宰相的职权。皇帝不能一人操持天下,同理宰相也无法做到,宰相的权力也须最终通过级别较低的公曹官员来行使。再如,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皇帝要颁布诏书,照例先由中书省属官中书舍人各拟意见,称为五花判事。再由中书令即宰相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经门下省,由其属官给事中一番复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因此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一道皇帝诏书才算合法。又如,直到明代,政府全部文武官的升黜任用,还操在吏、兵两部,不在宰相,更不在皇帝。就是在清朝,皇帝都做不到绝对的专制,何天爵的一段话可以为之作注。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