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升学苦旅——追问教育目的
阚敬侠
【全文】
4月24日《北京青年报》A5版刊登了编辑李星文先生的今日社评《大话小升初,谁解其中味》,读来颇为感慨!相信现在每一个正值中年的家长和大中小学生都有着深深的切肤之痛。
文章提出的疑问是:虽然大家都知道目前教育的弊端是违背教育的根本宗旨,政府也知道并试图解决教育资源不公平造成的学生课业负担不断加重的恶性循环,但是,问题仍然年复一年地存在,而且公众几乎难以看到黎明的曙光。
这个问题的彻底解决,虽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奏效,但是,找准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是目前最为迫切的。北京市今年小学升学考试将试行各学校平等挑选10%成绩优秀生的做法,以解决学校生源差距造成的名校和差校的差距,从而解决愈演愈烈的择校风和各种各样的考试负担。这似乎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但是,这种做法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为了避免被差校挑中,家长和学校必将开始新一轮游戏。
我国基础教育乃至中、高等教育目前的弊端很明显,总体说来就是填鸭式知识灌输,忽视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我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文章认为学校教育违背教育宗旨,看来是正确的。
但是,我们还应当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学校教育会背离
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目的?这无疑涉及到我们对
教育法教育目的如何理解。
教育的目的真的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吗?我们知道,教育的自然目的是增长人们的知识和能力,以使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和社会。因此,在人们看来,教育必然是有限的、针对性的知识和能力的学习。首先,人们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人们之间存在生理和心理的天然差别,对各种知识、能力具有不同的兴趣。这一判断早已为无数的历史和现实的事例所证实。因此,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理论。其次,人生短暂,不可能掌握全部的人类知识和能力。人类社会经历了如此漫长的发展,积累了无数的知识和能力。而一个人的生命最多不过几十年,即使全部用来学习这些知识、能力也远远不够,何况人类还需要增加新的知识和能力呢?因此,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要学习的知识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这就是教材的作用。第三,对人类而言,学习是手段,而生存和发展才是最终目的。所以,对特定领域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是为了满足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是为学习而学习。以此观之,笔者不能不对我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目的持有很大的怀疑: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否应该成为人才的一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