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客观评量检察官的工作量与工作品质

  
伍、结论

  对于如何客观评量检察官的工作量与工作质量,现实上确实有许多难以想象的障碍;尤其,诚如屏东地检署何克昌检察官的真知灼见 [85]:「……如统计处(本文按:法务部所属)所言『真实性及正确性是统计的生命』,而检察制度的原始设计主要功能在于侦查,由于司法统计的欠严谨,甚致统计数据与侦查绩效呈相反之结果,进而左右检察官行使侦查权;当检察官视侦查为畏途时,其严重性已残害检察官的司法生命,因此,统计资料能不慎乎?」法务部统计处的统计资料是否有可靠的效度与信度,以及法务主管部门是否依据严谨的统计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并据以检讨改进法务行政与检察体制的调查统计方式,不但攸关本文与其它依循政府统计为据的相关研究之正确性,更影响整个国家之法务工作推展与犯罪侦查的实务成效。前大法官王泽鉴先生也有类似的看法,认为「一个国家开发的程度表现在对统计的重视、运用及统计资料之上。」 [86]
  德国的法学权威耶林(Rudolf von Jhering)曾说:「世上不法之事莫过于执法者自己破坏法律,……这是天下最悖理的事。」 [87]、「勿为不法(Do no injustice)固然可嘉,勿宽容不法(Suffer no injustice)尤为可贵。」 [88]实为至理名言,足为所有法律人之守则。从法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法律的生命斗争,在国内能够争取民主政治,于国外能够争取世界霸权。」 [89]是相当可观甚至无价(或相对价格极高)的外部效益,明显超越一般法律人为了减少讼争,主观衡量的诉讼经济。
  本文所提出的粗浅见解,虽已殚精竭虑且穷经皓首,但碍于个人的资质愚钝,仍难谓无管窥蠡测之嫌。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之下,探求真实信息的监督成本太过高昂,使管理成本跟着水涨船高,无法设计出绝对公正客观的工作评量方式,永远无法达到绝对公正客观的境界;这是管理科学先天的老问题,并非法务行政独然。公正客观的工作评量方法虽非一蹴可及,不过,若本文的努力能有抛砖引玉之效,对于现行严重失调的检察体系能有微薄的改善之功,亦不枉费社会对司法正义之期盼。
  
陆、参考书目与资料

  一、书籍、论文
  1、王泽鉴,『民法总则(增订版)』,自刊,2006年8月再刷。
  2、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自刊,2005年1月出版。
  3、 王则柯,『对付诈欺的学问-信息经济学平话』,中信出版社,2001年12月1版。
  4、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Ⅰ、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10月一版二刷。
  5、 曲振涛、杨恺钧,『法经济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1版。
  6、 朱经明,『教育统计学』,五南图书出版,1994年10月二版六刷。
  7、 吴巡龙,『新刑事诉讼制度与证据法则』,新学林出版,2005年1月一版再刷。
  8、 吴政达,『教育测验与统计』,保成出版,2002年1月初版三刷。
  9、 沈冠伶,『诉讼权保障与裁判外纷争处理』,元照出版,2006年4月初版一刷。
  10、 林东茂,『刑法综览』,一品文化出版,2004年9月。
  11、 林钰雄,『刑事诉讼法下册』,自刊,2005年9月4版二刷。
  12、 许玉秀,『当代刑法思潮』,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11月1版1刷。
  13、 张维迎,『赛局理论与信息经济学』,茂昌图书出版,2001年9月1版。
  14、 张五常,『经济解释卷二』,2001年9月19日发表。
  15、 蔡墩铭,『刑法精义』,瀚芦图书出版,1999年9月。
  16、 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着,林茂昌译,『The age of turbulence:Adventures in a new world(我们的新世界)』,大块文化出版,2007年10月二版3刷。
  17、 朱坤茂,「检察机关人力资源管理之研究」,九十四年四月。
  18、 林秉晖,「认罪协商法制之研究」,中原大学财经法律系硕士学位论文,九十年七月。
  19、 林维熊,「台湾经济重新定位与台湾民主政治发展」,台湾科技大学企业管理系副教授,2003年9月4日。
  20、 胡佳吟,「公务员贪污犯罪影响因素之初探性研究」,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硕士论文,九十二年十月。
  21、 徐连城,「我国反贪腐策略改进之研究-以香港与新加坡为标竿学习对象」,逢甲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硕士论文,九十四年七月。
  22、 黄天映,「论检察官的客观注意义务」,2004年12月31日。
  23、 黄朝贵(检察官),「检察官团队办案之新方向」。
  24、 游国镔,「两岸肃贪机制与策略之比较研究」,世新大学行政管理学系硕士学位论文,九十二年七月。
  二、期刊
  1、 何克昌(屏东地检署检察官),「检察官的悲歌」,『司改杂志第053期』,2004年10月15日。
  2、 何克昌(屏东地检署检察官),「失真的法务统计荒谬的司法现象」,『司改杂志第055期』,2005年2月15日。
  3、 何克昌(屏东地检署检察官),「虚无的司法统计残害检察官的司法生命」,『司改杂志第057期』,2005年7月15日。
  4、 吴伟豪、陈运财,「缓起诉制度实务运作状况之检讨─以台北、台中、云林地方法院检察署为调查中心」,『东海大学法学研究第十八期』,2003年06月。
  5、 「刑事法学研讨会—缓起诉制度之理论及其实践」之与谈纪录,『东海大学法学研究第十八期』,2003年06月。
  6、 陈运财、邱仁楹,「最高法院撤销发回更审原因之检讨」,『东海大学法学研究第二十二期』,2005年06月。
  7、 苏力,「海瑞定理的经济学解读」,『中国社会科学』期刊,2006年第6期。
  三、网络、报纸
  1、 朱朝亮,「检察权之制衡」,「检察官改革协会」网站,http://www.pra-tw.org/forum_4_1_26_2S01.htm,2007年3月9日造访。
  2、 李永然、林振煌,「侦查中不宜使用诱导讯问」,中国时报,2007年09月15日。
  3、 吴巡龙,「侦讯被告不得诱导讯问?」,中国时报,2007年09月12日。
  4、 吴东都,「检察人事民主化-检察官之人事參与权立法刍议」,「检察官改革协会」网站,http://www.pra-tw.org/News_Content.aspx%3Fnews_id=57,2005年5月25日。
  5、 林明德(国策顾问),「起诉状一本主义及配套制度法条化之始因」,总统府网站「资政顾问言论专栏」,2007年2月28日造访。
  6、 「法务统计指针」,法务部全球信息网,统计处数据,http://www.moj.gov.tw/np.asp?ctNode=11605&mp=001,2007年2月14日造访。
  7、 「检察体系改革研讨会」记录,「财团法人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网站,http://www.jrf.org.tw/reform/supervise_1_1a.htm,2007年4月19日造访。
  8、 「台北荣总法务室」资料,http://www.vghtpe.gov.tw/~ged/top5/top5_059.htm,2006年12月08日造访。
  9、 中时电子报民调,http://news.chinatimes.com,2006年8月7日。
  10、 中时小社论,「自力救济拚治安」,中国时报,2007年04月21日。
  11、 中央社,2006年12月13日。
  12、 中央社香港三十一日电,「亚洲司法制度排名港居首台第5大陆第10」,2005年5月31日。
  13、 中国时报,黄锦岚,「抓错人摆乌龙急功漠视人权警检院太轻率了」, 2007年03月20日。
  14、 中国时报,刘凤琴,「提升司法质量不能靠包装」, 2005年05月26日。
  15、 ETTODAY新闻网,记者陈佳铃、陈政栋,「为熟识翻案检察官爆婚外情遭控滥权惊动法务部」, 2007年01月17日。
  16、 宋耀明,「多少事实假他案签结掩盖?」,联合电子报「民意论坛」,http://udn.com,2006年10月04日。
  17、 徐立信,「保障人权司法界应省思」,中国时报,2006年09月01日。
  18、 张升星,「郑太吉式的审判」,中国时报,2005年06月15日。
  19、 联合电子报,何祥裕、吴敏荣,「近十年司法官重大风纪案」图表, http://udn.com,2005年9月8日。
  20、 联合报,记者刘峻谷、张立勋,「一段温馨面包情,救了谢运升」, 2007年04月14日。
  21、 联合报,记者王文玲,「杀邻案》侦查1天起诉缠讼16年洗冤」, 2006年10月25日。
  22、 联合报,记者王文玲,「撞死人诬陷朋友18年真相白」, 2007年04月19日。
  23、 联合晚报,记者董介白,台北报导,2006年12月13日。
  24、 联合报,记者王文玲,「上诉逾期 陈清水有罪变冤狱」, 2006年5月18日。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