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会议的举办,集中就科际整合和对话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刑法学中的
宪法问题、宪法学中的
刑法问题、
宪法与部门法的关系、“
宪法部门法化”、:“部门法
宪法化”、“中国
宪法文本的结构、基础与功能”以及物权立法中的
宪法问题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对各自学科的发展都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范进学:《
宪法事例评析》,载《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
林来梵、郑磊:《所谓“围绕规范”》,载《浙江学刊》2005年第4期。
参见张翔:《祛魅与自足:政治理论对
宪法解释的影响及其限度》,载《政法论坛》2007年第4期。
参见韩大元:《迈向专业化的中国宪法学——以2006年发表的部分宪法学学术论文的分析为例》,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1期。
参见梁成意:《论中国宪法学方法论的转型》,载《法商研究》2007年第3期。
参见 林来梵、翟国强《宪法学思考中的事实与价值——有关宪法学的一个哲学话题》,载《四川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参见范进学:《论德沃金的道德解读——一种
宪法解释方法论的进路》,载《浙江学刊》2006年第4期。
参见王书成:《
宪法解释之前命题与方法——以德沃金为中心》,载《浙江学刊》2007年第3期。
参见饶志静:《结构解释:美国宪法解释实践及其启示》,载《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
参见张翔:《祛魅与自足:政治理论对
宪法解释的影响及其限度》,载《政法论坛》2007年第4期。
参见黄锫:《规范主义经济宪法学的理论架构——以布坎南的思想为主轴》,载《法商研究》2007年第2期。
参见陈云生:《宪法人类学的创意与构想》,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参见江国华:《
宪法的人类学解释》,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5期。
参见刘志刚:《人格尊严的
宪法意义》,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1期。
参见王贵松:《价值体系中的堕胎规制——生命权与自我决定权、国家利益的
宪法考量》,《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1期。
参见王秀哲:《利益平衡与价值选择中的堕胎规制研究》,载《法商研究》2007年第4期。
参见梁成意:《论社会哲学视野中的人、社会共同体与
宪法——兼评<欧盟
宪法>》, 载《当代法学》2007年第2期。
参见胡玉鸿:《社会契约与人的联合》,载《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3期。
参见陆礼:《路权与人权之际——<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人本哲学解读》,载《内蒙古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参见汪习根:《论人本法律观的科学含义——发展权层面的反思》,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3期。
参见上官丕亮:《废除死刑的宪法学思考》,载《法商研究》2007年第3期。
参见林来梵、陈丹:《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公共利益界定——中美钉子户案件的比较》,载《法学》2007年第8期。
参见周婧:《取消农业税合平等原则吗——兼论优惠措施的合宪性审查》,载《现代法学》2007年第4期。
参见郑贤君:《作为根本法的
宪法:何为根本?》,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4期。
参见季涛、白冰:《论
宪法和民法的关系——以
宪法特质的三重性为视角》,载《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参见刘志刚:《立宪主义语境下
宪法和民法的关系——兼议〈物权法(草案)〉的合宪违宪之争》,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1期。
参见林来梵、朱玉霞:《
宪法与民法的关系研究》,载《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参见童之伟:《立法“根据
宪法”无可非议》,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1期。
秦前红、涂四益:《“
物权法之争”与
宪法解释——兼与童之伟教授商榷》,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3期。
同注33。
严海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规范的民主意义阐释》,载《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2期。
参见朱福惠:《全国人大调查权研究》,载《现代法学》2007年第5期。
参见陈云生:《“违宪法律”的效力》,载《法学研究》2007年第5期。
参见强世功:《文本、结构与立法原意——“人大释法”的法律技艺》,载《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参见 邹平学:《抵触还是符合基本法——评香港特区立法会〈议事规则〉第57(6)条之定位》,载《法学》200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