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艳照门:娱乐退场并不意味反思终结

艳照门:娱乐退场并不意味反思终结


车浩


【关键词】文献
【全文】
  陈冠希出面道歉后,艳照门进入法律轨道,一些人开始失去了围观的兴趣。在眼球转动和经济发展一样高速的年代,民意是来也汹汹,去也匆匆。这本来是好事。克制和减少对当事人的直接评论,无论是力挺还是谩骂,都是社会宽容度超越了看客心理的表现。但是,很多人在这一事件中身心重创,很多人的命运遭遇转航,很多人看待世界的眼光也将从此不同,这些都是无可否认也不能轻轻带过的。因此,艳照门的娱乐性应该到此终结,却不意味着它的社会意义随之消失。宜将剩勇追穷寇,此“寇”不关陈冠希。应该一直被追问和反思下去的,是在艳照门的放大镜下被凸显出的种种社会问题。且用关键词的形式将它们罗列如下:
  自由。谁的自由更大?是当事人拍照和滥交的自由?还是网站网民传载照片、发表评论的自由?无论是单独地为哪一阵营辩护,都是将立场简单化了。作为一个哲学上的元概念,自由在这里被具化成个人隐私权和言论自由(美国的色情产业正是以言论自由作为正当化基础)之间的对抗。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二者之间既不是你对我错的关系,也无法简单地认定哪种权利优先,而是同样作为宪法上的基本权利受到保护。按照经济学上的科斯定理,这里存在一种“权利的冲突”。更麻烦的是,不同于普通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边界一向模糊不清,而网络的蓬勃发展更是突破了传统的言论自由范围。这种情况下,权利如何配置才是最优,才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长足发展?这是由艳照门开启的第一道难题。
  民主。对于饱受几千年专制之痛的中国人而言,这个词语具有一种激动人心的魔力。在改革开放的中国语境中,民主的正当性,那是相当地的“政治正确”。网络帮助人们摆脱了现有体制对民意表达的束缚,匿名的ID世界提供了一个可以赤裸上阵,无需遮羞更无需负责的平台。这对整个世界都是一个新课题,特别是在中国,久被压抑者一旦爆发,肆无忌惮就成为常态。然而,无数历史已经昭示,民主只是相对专制而言的一种比较不坏的制度,它同样可以形成对少数人的暴政。艳照门中,很多人认为陈冠希本来没错,也许陈本人也这么想,可以面对汹涌的民意压力,他还是要“毫无保留的道歉”。问题的吊诡性在于:一方面,民主的普世性价值不容置疑,另一方面,它也需要理性的、有克制的使用。可是当参与到争先恐后、人声鼎沸的民主中时,每个人都激动得不那么理性了。此时,究竟该依靠什么制度来为沸腾的民意降温,冷静地对抗民主大坝的决堤呢?
  平等。艳照门中,最被人们忽略的一个词就是平等。平等作为权利的第一块基石,没有平等,就没有权利。对“平等”的理解不是僵化的,同等条件下同等对待,不同的条件有所区别,但是,除了一些无力改进的客观条件外,人们都承认不论是性别、种族、信仰抑或其他任何即使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构成重大意义的因素,都不应成为不平等对待和不平等尊重他人的理由。艳照门里被轻慢的是一个人的最底线隐私,这种隐私本不需要任何外部条件而获得,它为每一个男女平等享有,仅仅因为他们是人。艺人身份并不能限制和削减这种“人之所以为人”的尊严。那些大骂娱乐圈一向淫乱的声音,已经戴上了歧视的有色眼镜。在一个真正具有平等精神的社会里,弱势的农民工和身陷丑闻的艺人,在最基本的人权上,在法律面前,应该是“人人平等”的。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