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何勤华教授讲座点评

何勤华教授讲座点评


褚宸舸


【全文】
  首先感谢付老师的介绍,也非常高兴又一次和何勤华老师谋面。在2003年上海“非典”爆发前夜,我曾经见到过何勤华老师。他到复旦大学做讲座,我恰恰在下面当听众,当时提了一个问题,跟今天讲的这个内容也有一些关系。我提的问题就是,何老师怎么处理产、学、研之间的关系?因为我看到何老师出了很多东西,写了很多东西,特别是主持了很多部系列丛书的编订工作。当时我印象非常深的,至今仍然记得的,就是何老师提到一点:8小时之内是学校的,8小时之外是我个人的。也就是说,何老师相当多的作品实际上是在8小时以外挤占娱乐的时间、休息的时间做出来的。我后来看到他《中国法学史》(第三卷)前言部分曾经也提到过这一点,就是大量的双休日时间都是在上海图书馆的阅览室当中度过的。
  另外,我现在仍然记得的就是何老师当时提出一种知识生产方式。他说,研究生进校以后马上跟着老师做课题,课题就是研究生的硕士论文,研究生选题过程其实已经不需要做了,导师的课题分解以后变成研究生的硕士论文题目,等到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导师就主编一本书或一个系列丛书,这个书里的每一章每一节就是研究生的论文,研究生毕业之前也就有了出版发表的渠道,不需要学生花钱自费出成果。当时我听了以后心里想,何老师这个地方的确是非常好,一个是他自己学问做的非常好,另外一个是他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平台。所以我当时很想去投奔何老师。但可惜的是,何老师走后没几天“非典”爆发,接着就封校,我就寸步难移,也就没有办法去找何老师。后来在网上碰到了西政的几个同学,他们说西政这边同样很不错,也有很多优秀的老师,于是下半年我就跑到西政这边来了。所以,我跟何首先感谢付老师的介绍,也非常高兴又一次和何勤华老师谋面。在2003年上海“非典”爆发前夜,我曾经见到过何勤华老师。他到复旦大学做讲座,我恰恰在下面当听众,当时提了一个问题,跟今天讲的这个内容也有一些关系。我提的问题就是,何老师怎么处理产、学、研之间的关系?因为我看到何老师出了很多东西,写了很多东西,特别是主持了很多部系列丛书的编订工作。当时我印象非常深的,至今仍然记得的,就是何老师提到一点:8小时之内是学校的,8小时之外是我个人的。也就是说,何老师相当多的作品实际上是在8小时以外挤占娱乐的时间、休息的时间做出来的。我后来看到他《中国法学史》(第三卷)前言部分曾经也提到过这一点,就是大量的双休日时间都是在上海图书馆的阅览室当中度过的。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