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略论少数民族人权的法律保护与和谐社会构建

  2.、对少数民族人权的法律保护有助于保证国家和社会的安定有序。   
  完成改革开放和发展的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如果部分少数民族群体的基本人权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就可能引发尖锐和激烈的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只有通过各种措施和制度建设,真正、切实地保护好少数民族的基本人权,整个社会才能长治久安,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3.、对少数民族人权的法律保护有助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成绩卓著,随着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一些民族企业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城市中少数民族职工下岗的很多,而进城务工经商的少数民族成员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市场意识差,大部分从事的是体力活,经济收入和居住、工作环境大多不尽如人意,基本属于贫困一族。他们不仅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处于劣势,而且还缺少自己的利益表达渠道。对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几乎被排斥于市政体系之外,流动人口的劳动就业权、技能培训权、休息权等权利更无从谈起;在农牧民及散居少数民族中尚未脱贫的还占不小比例。改革初期对改革较高的期望值与实际生活的贫困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更使之产生一种强烈的挫折感,从而引发他们对以共同富裕为本质的社会主义的怀疑。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拥护,影响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      
  4、对少数民族人权的法律保护有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它要求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素质得到提高,潜力得到发挥。而部分贫困少数民族的存在,很明显违背了人全面发展的目标。它不仅影响人的基本需要,更妨碍了人的素质提高和潜能发挥,不能为这个社会充分开发全部人力资源创造必要的条件,也不可能给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其结果造成了社会潜能资源的巨大浪费,使社会缺乏后续的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延缓了社会发展。加强对少数民族人权的法律保护,营造有利于创业和创新的机制和环境,充分调动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推动各个领域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二、我国少数民族人权的法律保护现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少数民族人权法律保障的基础。[1]宪法对少数民族人权的实现,具有维护保障和约束限制的功能。[2]一方面,少数民族人权由宪法规定,并受宪法同等的保护;另一方面,宪法赋予少数民族权利的同时,为其设定相应的义务,并规定对侵犯其权利的行为予以法律制裁。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历部宪法(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都有关于少数民族的条款①,现行宪法就有8条针对少数民族各方面权利的享有作了规定。少数民族问题既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共同的就适用共同的条文,特殊的就适用特殊的条文。除宪法外,有关少数民族的特殊问题,法律、法规也有特殊规定进行特殊保护。一是有关民族问题的法律、法规。如1984年5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93年8月29日《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和《城市民族工作条例》[3]等。二是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民族问题的专门条款。1979年至1999年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法律和决定共368件,其中涉及民族问题的85件,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直接相关的37件[4]p(14)),如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婚姻法森林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对外贸易法等,都有专门条款涉及民族问题和调整民族关系。三是地方性法规。四川、青海、辽宁、湖北等12个辖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省,都制定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若干规定。四是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截至1999年底,全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共有自治条例134个、单行条例238个、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65 [5]p(13)。2001年修订后的民族区域自治法,进一步明确了上级国家机关对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扶持、帮助的责任明确规定:“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职权范围内,为实施本法分别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具体措施和办法。”2005年以来,国务院制定了《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还编制了《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关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和《兴边富民行动 “十一五”规划》三个涉及民族自治地方全面发展的规划[6]。上述有关民族问题的法律、法规,已经初步形成一个以宪法为依据,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骨干,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相配套,以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为具体表现形式的法律体系,与我国整个法律体系一起,为少数民族人权的享有提供完备的法律保障。建国50多年来,尽管我国一直致力于通过发展社会主民主政治,完善国内立法,采取有效的司法、行政、社会进步与发展措施来保障少数民族人权。但是,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历史和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国在少数民族人权的实践方面也面临一定的困境,存在着如何维护少数民族人权和保障少数民族人权实现的问题。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