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少数民族人权的法律保护与和谐社会构建
赵林克
【摘要】少数民族人权的法律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民族问题,不仅确立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还制定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保护少数民族人权的法律制度。但是,我国少数民族人权法律保护方面也还存在着问题,建立和完善对少数民族人权保障的社会保障性法律制度以及行使权利法律制度,是改善我国少数民族人权保护现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少数民族人权:法律保护;和谐社会
【全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重要战略时期的主旋律,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都为构建和谐社会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无疑,少数民族人权保护是我国民族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民族走向共同繁荣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国人权保护的核心内容。因此加强少数民族人权的法律保护,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一、加强少数民族人权的法律保护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国是五十多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是党和国家在民族问题上的根本立场。这既是整个国家的根本利益,也是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经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法制,只有加大民族立法力度,有了完备的法制,才能保障少数民族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并促进各民族的团结进步。
1、对少数民族人权的法律保护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目标,更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建立对少数民族的人权保护法律制度,保证每一个少数民族社会群体的生存权利,并让每个少数民族都获得幸福,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社会正义还要求社会确立这样一种制度,这种制度能给予属于同一基本范畴的人同样的待遇,同时还要求给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人们以特殊的待遇。在我国,
宪法和法律规定了这些平等而又普通的待遇,并且把公民的生存权置于极高的地位。
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在年老、患病、丧失劳动能力等困难情况下有获得帮助的权利。通过这些规定,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障。但是少数民族这一特殊群体中的部分权益,甚至起码的基本生存权利都得不到保证,公平正义就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