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历史三峡与改革三十年

  一个有效的应证是,07年劳资关系的调整获得了重大发展,《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获得通过,这两部法律明确了劳资关系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价值取向和各种具体制度安排。民生,民主,在笔者看来,背后分享的是同样的逻辑——平等。
  文化现代化
  目前,市场经济已经获得定型,政治民主刚刚开始,还需要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效率与公平,自由与平等,在改革三十年之间基本上形成了相对均衡的格局,有关群体及价值也获得了合理的定位。但是这一均衡的制度结构与价值结构还需要文化基础的支持。从经济到政治再到文化,正题、反题与合题渐次展开。但是由于目前市场经济的势头仍然猛烈,政治民主还没有成熟发展,文化的问题虽然已经提出,但是不可能占据时代历史的主流。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社会呈现的仍然是“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相互刺激、互为进退的拉锯格局,从而完成“效率与公平”、“自由与平等”、“经济与政治”的价值结构在中国的比例性定型及完成相应的调适机制——法治的建构。
  那么“文化现代化”这个峡口到底怎么看?我们必须清楚,人文精神只是边缘化了,但从来都没有,也不可能消亡。无论是自由主义的市场原理,还是社会主义的公平原理,其实都有自身的文化基础,但在中国的实践却吊诡得很——中国的自由主义不是完整的自由主义,它在经济上是自由主义,在政治上却显得保守,强调精英民主,排斥大众参与;中国的社会主义也是不完整的,市场经济必然遵循经济自由主义的逻辑,在政治上我们仍然坚持社会主义,并且也正是这种坚持,在我看来导致了“政治民主化”及相关时代主题被及时提炼出来,使得中国可能根本避免“休克疗法”的非理性震荡,使社会接受和习惯一种渐进包容的发展文化。“有序政治参与”和民生举措,在一定意义上恢复了社会主义的精神面貌。这种错位与不完整造成中国当代文化结构的多元性与混乱状态。甘阳曾提出“会三统”,即综合2000年来的儒家传统,1949的革命传统和1978的改革传统。其实革命传统与改革传统在政治上都属于社会主义传统,更完整的结构必须纳入社会主义传统之外的自由主义传统,以及可能过早登场的后现代主义传统。尽管自由和平等的传统均来自西方且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中占据主导性的两翼,但是革命不可能根本隔断传统文化。之所以是“和谐社会”,而不是“自由社会”,也不是“民主社会”,这里面有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文化理性在。那么我们的文化前景会是怎么样的呢?这个很难说,文化既有自己的类型,又处于一个不断交流融合及被重新建构的过程,其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无法简单地预言。另外,全球化时代已经根本打破了单一文化封闭发展的格局,即使是暂时处于优势的西方文化也必须接受多元文化的挑战、竞争和渗透。随着中华民族的经济和文化复兴,第三个历史峡口即“文化现代化”(不是西方化)必然到来。我们看到新儒家的努力,也看到“孔子学院”的世界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典籍交流、海外华人及中国商品本身对西方社会的具体生活已经发生的重要影响。未来中国文化的结构与中国的国力及中国本土文化的世界地位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需要对自己有信心,既然我们可以依据社会主义的公平原理对“新自由主义”的片面性做出理性认识和矫正,那么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成分也必然会对于以自由传统和平等传统为基础的西方文化的渗透做出根本上的调适与转化。我们的文化从来都是怀着开放包容的心态而获得最强大的生命力。笔者不妄推测,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相继跨越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而进入一个新的综合时代,一个重新强调人的道德伦理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时代,中国文化中久藏的价值将获得重新发现和发扬,并不仅对中国,也对世界做出历史性贡献。因此,国家的文化战略与中国文化人的文化责任是很重的。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