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性”的背后——恢复性司法的法理学批判
A jurisprudent critique on the Restorative Justice
张平
【摘要】恢复性司法研究始于1970年代,目前已经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展开来了试点。它的起源带有基督教的宗教因素,其正义观带有自然法的色彩;并且,恢复性司法受1970年代西方被害人运动的推动,具有后现代主义法学的“解构”特征。本质上说,恢复性司法是“非法治”的,它是西方市民运动的产物,是对传统刑事司法的颠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市民社会还不发达,而且复仇主义和暴力文化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而言,引入恢复性司法的可行性是值得商榷的。(With the study of Restorative Justice originated in the 1970s, it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a wide range of countries and areas since the first restorative program operated. Studies show that, Restorative Justice has its roots in Christianity ethnics, and its conception of justice involves the Nature Law theory. Also, the Victim Movements, which began in the 1970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birth of Restorative Justice, and thereby, it embraces features of the post-modern law ideas. On essence, Restorative Justice disobeys the rule of law. As a product of the Civil Movements in the western world, Restorative Justice destroys the traditional criminal procedure law. In all, as a state of no civil society and popularity of violence culture in history, there are insufficient reasons to carry out restorative justice in justice practice in China.)
【关键词】恢复性司法;刑事司法;基督教;被害人;调解制度(Restorative Justic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Christianity; Victim; the Mediation Systems)
【全文】
就全世界而言,最早的恢复性司法研究始于1970年代,距今已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1]最早使用“恢复性司法”(restorative justice)这个概念的是美国学者R.Barnett,而第一个正式的恢复性司法项目则可能是1974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实施的“被害人——犯罪人和解计划”。[2]据学者统计,迄今为止 ,恢复性司法已经在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欧陆以及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等)展开了试点,成立了很多国际性研究组织机构,并在青少年司法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甚至,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也通过了《关于在刑事事项中采用恢复性司法方案的基本原则》的宣言。[4]
犹如一场强劲的台风,恢复性司法正试图把它的魅力吹拂到中国的土地上。21世纪的黎明时刻,中国人似乎感觉到了恢复性司法的曙光,初步的研究已经出现。并且,还出现了一些研究就恢复性司法的程序、本土化以及利弊分析的文章。[5]当国人还对恢复性司法怀抱两种极端意见的时候,伴随着时下流行的政治话语,这种来自异域的司法理念已经在一些发达地区进入试验。[6]支持者们(注:支持恢复性司法者,包括支持中国引入恢复性司法者)对于传统刑事司法(“传统”是相对于恢复性司法而言的)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传统刑事司法没有考虑到被害者的需要、漠视了犯罪人的矫正、再犯率的增长、司法费用的重荷以及社区关系的修复等方面。[7]在论证我国引入恢复性司的可行性上,他们主要依据是中国的无讼、厌讼的法律文化和人民调解制度的基础等。他们认为,中国无讼、厌讼的法律文化对于刑事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的和解营造了文化基础,并且,人民调解制度的广泛存在是引入恢复性司法的便利条件。而头脑清醒的怀疑者们(注:对中国引入恢复性司法持怀疑态度者)并没有在流行政治话语面前而集体失语,他们对于恢复性司法的质疑声音越来越强烈。他们从刑事司法的性质、原则和程序公正等角度展开批判,但也仅仅集中于刑事法学的视角。[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