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二十年农村政治研究的演进与转向——兼论一段公共学术运动的兴起与终结

二十年农村政治研究的演进与转向——兼论一段公共学术运动的兴起与终结


吴毅;李德瑞


【全文】
  对国内农村政治研究的研究已经算不得学术的新颖之举,当1990年代的政治变迁颇有几分“意外地”将该项研究烘托到某种具有公共意义的“显学”地位之时,对研究的研究就几乎同时发生。这些研究的研究一方面为研究本身耙梳理脉,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却是在学术之外的层面引导、强化和提升研究本身从一开始就显露出来的公共性质,从而,对于研究的研究最终与研究本身一起,将这场几乎可以称作是“运动”的学术潮抬升到超越政治学单一学科领域和范畴,引起政学两界关注的高位。但是,也就是在这样一种高潮迭起的演进中,农村政治研究内部却又在发生着方向、主题和研究方法的扩展和转换。随着形势变化,其“显学”地位被更加具有公共性质和焦点性色彩的“三农”研究及继起的“新农村建设”主题所覆盖。这样,农村政治研究虽然还在继续,但它却逐渐地归位于学术和专业化场域,其一度具有的公共色彩消失。
  这是一段穿越于公共和专业性学术场域的话语史,本文即是对这一过程之兴起、鼎盛、转型及公共色彩消退的回眸,因此,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农村政治研究的学术综述,而是对一段大体已经可以被视为历史的学术过程的回溯与总结。本文所侧重的,是将过往近20年来的农村政治研究视为一个特定的学术事件与过程,将其安放回决定与形塑其发展的历史平台,以此来理清20年农村政治研究发展的因由,勾勒由研究本身呈现出来的学术轨迹、总结它的影响和得失,因此,它可以被视为一部更为详实的学术史的开篇大纲。
  本文主要针对1980年代以后大陆学者进行的研究。
  一 宏大关怀下的拓荒开路
  在2004年秋季一次学术会议的发言中,笔者曾经有过一个断言,1990年代以来兴起于国内的农村政治研究在一定意义上是历史机缘“意外”促成的造化物。 这句话是针对1980至1990年代之交的中国政治和政治研究而言的。回首1980年代初期,曾经被指为“资产阶级伪科学”的中国政治学刚刚恢复,就高扬民主和理性主义大旗,一路高歌猛进,以推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为己任,一时间,其学科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在新恢复的法学、社会学诸学科中居于领先地位。在那样一种背景下,政治学直指中国政治社会结构的上层,而无暇将处于这一结构底层和边缘地带的农村纳入视野。因此,尽管随着学科发展,已经有人开始涉猎农村基层政权研究和城乡政治的比较研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也已经在推行相关政治实验,而随后又出现过适应形势变化的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研究等,但总体来看,这些研究和实验并未成为当时政治研究的中心话语,几年之后因为形势变化而迅速跃升为“显学”的村民自治,在此时也并未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
  然而,历史的造化却迅速地改变了这一切,主要由于三个方面的原因,“村民自治的潜在价值被发现”。一是进入1990年代以后变化了的国内、国际环境以及因此而生的人权斗争需要,使中央高层注意到西方对选举和看起来像中国农村民主的兴趣成为提高和捍卫中国国际形象的一种资产;二是民政部相关职能部门在此种情景下推动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努力以及由此获得的体制地位、社会利益与经济支持;三是进入1990年代之后中国政治研究为寻找发展空间的努力,这种努力以一部分学者暂时放弃对宏大问题的关怀,改而追问促成历史机变的社会基础,即强调“学术重心下沉”为特征。三种原因的形成机制各不相同,但却在当时形成了一种各有思虑而又互为所需(也互有价值关怀与利益实现的交叉重叠)的默契。于是,以村民自治为载体的农村政治发展和政治研究,在即刻之间便凸显为一块能为各方接受,而又同时能为各方提供操作、实践与研究空间的机巧之地。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