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侵权法的经济学理论:一个思想史的札记

  
【注释】本文的写作得到了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律与比较法研究中心的资助,特此鸣谢。 
  国内较早且有影响的对法律与经济学的总体评介,参见沈宗灵教授《西方现代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3章“波斯纳的经济分析法学”和蒋兆康在《法律的经济分析》的“中文版译者序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其他一般性的介绍,这里不一一列举。 
  依芝加哥学派的回顾,刑法的经济学分析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某天研究生口试,贝克教授迟到,不得已违例停车。他由此得到灵感,便向研究生发问:请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解释刑法,这被认为是法律与经济学的思想起点。2年后,伦敦经济学院的21岁本科生科斯获得奖学金赴美国,考察美国的经济。他访问了芝加哥的股票交易所,并到美国中西部诸大工厂里观光。他洞察到了市场与工厂的巨大效率。后来在1960年,科斯发表了《社会成本问题》,1968年,贝克教授发表了《犯罪和惩罚:一个经济学的方法》。参见 Douglas G. Baird, The Future Of Law And Economics: Looking Forward: Introduction, 64 U. Chi. L. Rev. 1129(1997)。 
  爱泼斯坦教授将波斯纳的法律“经济帝国”描述为:“你命名一个法律的领地,我就会向你展示:一些基本的价格理论原则如何指令着它潜在的经济结构”。 Richard A. Epstein,Law and Economics: Its Glorious Past and Cloudy Future,64 U. Chi. L. Rev. 1167(1997)。 
  参见科斯在芝加哥法学院“法律与经济学圆桌会议”上的发言,Douglas G. Baird ,The Future Of Law And Economics: Looking Forward: Introduction, 64 U. Chi. L. Rev. 1138(1997)。“法律与经济学”的另外一种分类是所谓的“芝加哥学派”与“耶鲁学派”。前者以科斯和波斯纳为代表,后者以卡拉布雷西为代表。不过从学术活动上看,这两个学派之间较少发生学术上的争论;从文献上看,两派之间除了“礼节性”的简单文献引用之外,较少深入探讨理论上的分歧;从内容上看,卡拉布雷西接近于科斯,注重于法律制度与经济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而波斯纳则更多地揭示法律中的经济因素。 
  国内专门性对侵权法进行经济学分析,也有若干论文,比如,王成《过失的经济分析》,《民商法论丛》(第22卷),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丁以升《侵权行为法的经济学分析》,《法律科学》2004年第1期;周林彬、毛杰《论侵权法的经济分析》,《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1期。 
  Renald H. Coase,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3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1960). 
  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蒋兆康译,第63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Sturges v Bridgman (1879) 11 Ch D 852. 
  Renald H. Coase,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Bryant v. Lefever (1879) 4 C.P.D. 172 
  Renald H. Coase,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Renald H. Coase,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Guido Calabresi, Some Thoughts on Risk Distribution and The Law of Torts,70 The Yale Law Journal 499(1961). 
  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第353页。 
  Guido Calabresi, The Cost of Accidents: A Leg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0) 
  其实,卡拉布雷西在Some Thoughts on Risk Distribution and The Law of Torts,中就举过这个例子参见70 The Yale Law Journal 502. 
  Dobbs, Torts and Compensation, second edition p853,West Publishing Co,1993. 
  Guido Calabresi and Douglas Melamed, Property Rules, Liability Rules, and Inalienability: One View of the Cathedral, 85Harvard Law Review 1089(1972)中文翻译稿可参见明辉译《财产规则、责任规则与不可让与性:一个权威的视角》,《哈佛法律评论·侵权法学精粹》,第285页,法律出版社,2005年。 
  Guido Calabresi and Douglas Melamed, Property Rules, Liability Rules, and Inalienability: One View of the Cathedral. 
  Guido Calabresi and Douglas Melamed, Property Rules, Liability Rules, and Inalienability: One View of the Cathedral. 
  Guido Calabresi,Remarks: The Simple Virtues of The Cathedral ,106 Yale Law Journal2201 (1997) 
  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2年,第4-13页。 
  United States v. Carrol Towing Co. 1947 2ndCir App. 159 F.2d 169 
  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第215页。 
  Katko v. Briney, Supreme Court of Iowa, 1971. 183 N.W.2d 657. 
  Richard A. Posner, Killing or Wounding to Protect a Property Interest, 14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01(1971). 
  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第308页,第312页。 
  Posner,An Economic Theory of the Criminal Law, 1214 Columbia Law Review 85(1985) 
  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第231页。 
  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第227页,另外参见波斯纳和兰德斯《侵权法的经济结构》,王强等译,第3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第229页。 
  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第231页。波斯纳在《侵权法的经济结构》中做了类似的表述,第72—74页。 
  参见拙文《英美法中“侵扰”的侵权行为责任》载《外国法译评》2000年第4期。 
  波斯纳在《侵权法的经济结构》中也使用了“财产规则”与“责任规则”的分类,参见该书第一章“财产权与责任规则”。 
  Douglas G. Baird, The Future Of Law And Economics: Looking Forward: Introduction, 64 U. Chi. L. Rev. 1129(1997) 
  在这方面,波斯纳其实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正义的经济学》第三编“隐私与相关利益”提出了全面的经济学解释,虽然也遭到了激烈的批评。不仅如此,波斯纳还将经济分析渗透到了犯罪领域,认为犯罪与刑罚同样遵循着经济学的规律。参见Posner, An Economic Theory of The Criminal Law, 1193 Columbia Law Review 85(1985)。在这一点上,他突破了卡拉布雷西的不可转让权利的限制。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