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问及他是如何学习的时候,他说,“厚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对于法学学习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我也一直循着这样一条路径不懈努力着。”田飞龙充分利用北大的资源优势,通过参加各种讲座、阅读大量经典著作等方式汲取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听讲座,如果光是听而不思考,收获很有限。只有将听讲、提问、交流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这是一个将自己的贫瘠暴露于陌生的人文环境之下的过程,可以让我发现自己的无知,刺激我的思维,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思考。”
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田飞龙的学术实践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参加学术实践活动,主要是为了不给自己偷懒的理由。”在他看来,学术是一个过程体系,需要参加各种学术实践,与人打交道,才能理解同龄人,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要学会在法律之外看法律,而不是把自己局限于法律之中”。
法律人往往容易陷入对于法律逻辑的自我迷恋而不能自拔,却忘记了法律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实现自身逻辑,而在于对社会利益的调节和平衡。对此,田飞龙有着独到的认识。“如果只是简单地依附于法律逻辑本身,而缺乏大局意识和人文关怀,那么就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法律人。”他坦言,当初选择法学时,纯朴地认为法律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但随着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他逐渐认识到,法律作为镶嵌在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并不是无所不能的,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政治道德进行约束,通过伦理准则加以调节,通过公民的责任和行动加以担当。在导师王锡锌教授的指导和影响下,田飞龙更加认识到公众参与对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法律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人。”田飞龙很是看重法律人的人文素养。在他眼中,一个研究法律的学人,不仅仅要考察法律本身,更要深入了解社情民意,了解在法律背后起作用的东西。一个真正的法律人在法律理性之外,更应该具备一种深刻、宽容、温情的人文关怀。“法律的面孔不应该是冰冷、机械的,而应该具有它温情脉脉的一面。”
人生——从未名湖畔再次启航
未名湖记
博雅塔耸拱未名,
石舫湖中多有灵。
天赐寒士逍遥境,
身心常驻不自怜。
这是从田飞龙诗集《临海听音》中摘录的一首小诗。在这个理性的法律人心中,激荡的却是感性的诗意和柔情。如今,田飞龙已经写出了两本自己的集子——诗集《临海听音》和散文集《象牙塔里寻思》。
诗集《临海听音》记录了田飞龙从南京大学的“星湖”到北京大学的“未名湖”之间的生命和精神的跨度,集子中的每一首诗都记录着他诗性人生的成长烙印。星湖是他在南京大学求学时宿舍依傍的一汪湖水,也是他诗性人生的起点,这个懂得倾听自己内心声音的男生经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来到湖边,思人,思家,思国,也思索着自己的人生归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