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准则中所称的持续披露是指除上市公司初次披露以外的所有其它信息披露,既包括定期报告(如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的披露,也包括有关重大事项的临时报告的披露。 See IOSCO’s Technical Committee , Principles for Ongoing Disclosure and Material Development Reporting by Listed Entities , At http://www.iosco.org/pubdocs/pdf/IOSCOPD132.pdf,October 11, 2004. 例如,早期由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按自己制定的会计准则(或制度) 处理会计事务, 这些国家的会计准则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差异, 依据这些会计准则提供的会计信息自然也存在差异, 从而对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有用性产生影响。较为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德国的戴姆勒—奔驰公司案例。 1993 年, 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但发现该公司按照德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显示是盈利的, 而按照美国会计准则编制则是亏损的。显然, 如果不调整两者之间的差异, 则很可能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 而要在国际证券市场中, 经常性地调整各国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异, 又会大大增加交易成本, 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全球化。2000 年中国石油、中国联通、海洋石油等在海外上市时, 实际上也已碰到了类似的问题。因此, 建立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 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为全球经贸往来和资本流动减少或者消除“语言”上的障碍, 毫无疑问是经济全球化和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See Felicia H. Kung, The 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 of Securities Laws: The Rationalization of Regulatory Internationalization, Law and Policy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l.23, 2002, p.477. IASC于1973年6月成立于英国伦敦,为各国注册会计师团体参加的民间组织。其目标是:(1)本着公众利益,制定会计准则,并推动其在世界范围内被采纳。(2)为协调国际会计准则而广泛地开展工作。1975年1月,第一号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IAS)发布。早期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目标是期望协调不同国家之间会计相互分歧的会计准则和政策,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目标发生根本性改变,从协调转向规范,并期望借助IOSCO的支持,首先对跨国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资料进行规范,然后,转而直接代替各国已有的会计准则。2001 年4 月, IASC正式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简称 IASB) 。新的IASB 在其章程(Constitution) 的第二部分揭示了该组织以下的三个目标:(1) 本着公众利益, 编制一套高质量的、易理解并具强制力的统一会计准则(a single set of accountant standards)。这类准则要能提高财务报表及其他报告的质量、透明度并且要求揭示具有可比性的信息, 从而帮助参与资本市场活动的人员和其他信息使用者进行正确的经营决策。(2) 推动这些准则的使用和严格的适用。(3) 使各国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更加趋向高质量, 以实现“统一” (convergence)。毋庸讳言, 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组织结构、人事安排、发展目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 建设计划和国际会计准则( IAS) 修订计划等方面, 清楚地表现出维护发达国家利益、为发达资本市场服务的趋向, 并且在今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发展究竟是“美国化”还是“欧洲化”的争斗方面留给人们较大的思考空间。 双方针对跨国证券发行和上市公司的会计规范确定了涉及当今财务报告主要问题的40个题目。随后,IOSCO对这40个题目进行审核,并将它们合并为15个核心准则,如其中的"套期保值"、"投资"、"金融工具/资产负债表外项目"等题目就被合并为一项"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此外,在不久后的1993年10月,IOSCO通过了《关于国际会计准则第 7号-现金流的决议》(Resolution Concerning Accounting Standard IAS 7),建议各成员接受跨国发行人根据上述准则编制的信息披露文件。 此外,该协议还规定,由于IOSCO此前已经接受了《现金流量表》(IAS7),并表示只要其它的核心准则项目能够成功地完成,当时IAS已有14项可以接受,无须进一步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