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法学“怨”——读《法学院》后有感

  成者为王败者寇,那倒好了。“无功便是过”比“无过便是功”进步了一万倍。事实是:大量的庸官(自然包括法学院院长在内),在最大限度的攫取了个人名利之后,只要搞好上下关系,便可稳坐“钓鱼台”。
  本人就供职于该文作者所言的“那些根本就没有想法的小学校”。不错,学校可以对于怎么办学压根儿就没有想法(本人对如何办学倒是有一整套想法,可惜学校“不领情”)。但是作为一名对自己对社会负责任的教师,不能不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没有想法。我曾憧憬着到北大法学院去任教,后来经过深思之后发现,换汤不换药——区别不大:个人的名望可能提升,受关注度可能提高,影响力可能扩大。但是靠什么去影响社会?是头衔,还是真知灼见?如果我是无能之辈,到了北大又能怎样?如果我是可用之才,不到北大料也无妨!参悟人生,本身就是目的。影响社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二、做教师
  教师的转会制度远未形成。调工作难,难于上青天。除非有本领或有关系。教师如何选择学校,难道对教师而言还会成为一个问题吗?还需要别人指点迷津吗?
  想进名校和能进名校,根本不搭界。想进名校而不能进名校的,多如牛毛。能进名校而不想进名校的,凤毛麟角。
  名校之名,实因学生而名,非因教师而名。恰如奔驰汽车公司,是因其产品而名满天下,至于设计师或工匠即使水平或技艺再高超,也被人们淡忘了。在当下的教育体制中,学生是很难从教师(包括优秀教师)那里取到真经的。所谓的知名学者,不过是给学校撑门面或给自己捞实惠罢了。又有几人是把心思用在教学上的呢?至于科研成果,由于是公开的,更无所谓的师承关系,普天下的学子皆可得而习之。目前,中国还没有诞生真正的知名教师。因为教学是被人看扁了的,是没出息的表现。讲台上可能有演讲家、学术成果的传播者,唯独没有真正的教师。
  原材料好,几乎就注定了产成品不会太次。何谓生源好?不过就是求知欲强罢了。智商几何?无从考证。因为高考是不测试智商的。高考淘汰的不是低能儿,而是没有把心思放在无谓考试上的人。中国只有想学和不想学的学生,而没有好学生和坏学生。面对不想学的学生,教师的确很无奈、很尴尬、很痛苦。为什么不想学之人可以进入高校,那要去问教育体制、人才评价体制。在不想学的学生的眼中,教师无好坏(学术水平)之分(这样的学生也许该文作者见所未见)。在想学的学生的眼中,好教师的标准各不相同(从该文作者的不幸遭遇中,可见一斑)。正所谓:英雄识好汉,傻瓜爱笨蛋——对眼儿就好。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