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 P. Marshall, False Campaign Speech and the First Amendment, 153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Law Review 285 (2004), at 296-297.
Id., at 300-305.
对于休谟定理(Hume’s Law)对事实—价值的二分论述及其
宪法上的相关性,参见张千帆:《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8-51页。
Garrison v. Louisiana, 379 U.S. 64 (1964), at 75.
Gertz v. Robert Welch, Inc., 418 U.S. 323 (1974), at 339-340.
Vanasco v. Schwartz, 401 F. Supp. 87 (S.D.N.Y. 1975), at 93.
Robert Neal Webner, The Fact-Opinion Distinction in First Amendment Libel Law: The Need for a Bright-Line Rule, 72 Georgetown Law Journal 1817 (1984).
61 BVerfGE 1.
译自Donald Kommers, The Constitutional Jurisprudence of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89), pp. 389-391.
Böll Case, 54 BVerfGE 208;参见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下册·欧洲
宪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第438页。
Eu v. San Francisco County Democratic Comm., 109 S. Ct. 1013 (1989), at 1022.
例如见研究德国宪法的美国专家考玛斯教授的评论:Donald Kommers, The Constitutional Jurisprudence of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89), pp. 366-367.
对于其它限制,譬如选罢法第45条对竞选活动期间的限制、第50条对选举公报的字数限制以及第52条规定的宣传车辆和扩音设备的限制,其必要性、合理性与合宪性另待商榷。
台湾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决95年度选字第20号,第贰四(一)(4)2部分。
虽然选罢法没有明确规定,但是依第1条「本法未规定者,依其它有关法令规定之」,而《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第36条第2款将竞选时间限制于早上7时至晚上10时。和第56条不同的是,该规定的主要目的应该不是保证选举秩序,而是为了防止竞选活动干扰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在此且不讨论其合宪性。但是对于选举日前一天晚上10时以后对竞选活动的禁止,似可以和选举日当天的禁止联系起来考虑。从选举日前一天晚10时开始到选举结束,任何候选人及其支持者都不得进行竞选或助选活动;在此规定保护下,竞选各方也没有响应「突袭」的心理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某一个候选人或其竞选阵营在法律规定期限之后发动「突袭」,则不仅扰乱社会生活秩序,也损害了选举公正。
大法官会议释字第509号解释:「言论自由为人民之基本权利,
宪法第
十一条有明文保障,国家应给予最大限度之维护,俾其实现自我、沟通意见、追求真理及监督各种政治或社会活动之功能得以发挥。惟为兼顾对个人名誉、隐私及公共利益之保护,法律尚非不得对言论自由依其传播方式为合理之限制。
刑法第
三百十条第一项及第二项诽谤罪即系保护个人法益而设,为防止妨碍他人之自由权利所必要,符合
宪法第
二十三条规定之意旨。至
刑法同条第三项前段以对诽谤之事,能证明其为真实者不罚,系针对言论内容与事实相符者之保障,并藉以限定刑罚权之范围,非谓指摘或传述诽谤事项之行为人,必须自行证明其言论内容确属真实,始能免于刑责。惟行为人虽不能证明言论内容为真实,但依其所提证据资料,认为行为人有相当理由确信其为真实者,即不能以诽谤之刑责相绳,亦不得以此项规定而免除检察官或自诉人于诉讼程序中,依法应负行为人故意毁损他人名誉之举证责任,或法院发现其为真实之义务。就此而言,
刑法第
三百十条第三项与
宪法保障言论自由之旨趣并无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