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文化也很重要。我到德国去,发现德国最好的大学都在比较小的城市,莱茵河两岸,许多像项链上珍珠一样的小城市点缀其中,每个城市都有一所很好的大学。比如海德堡大学,在海德堡市,城市只有十万人口!为大学服务的人员在城市人口中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就是一座大学城。中国因为历史的原因,什么都集中在首都,便于管理和控制,结果“首都充血,外省贫血”。我一直在想,像珠海这样的城市,如果拥有办得非常好、有品位的大学,还有如印刷、出版等产业,其实并不一定依赖于和政治中心保持很近的距离。这种城市应该让人一提起来就有一种美好的感觉。
记者:您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是否有大学,大学的层次如何,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小事”,珠海现在建设大学园区,拥有若干所国内著名高校的校区、分校或学院,您认为这对一个城市的发展会起到什么作用?它对城市的影响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贺卫方:珠海的大学园区建得非常漂亮,校园很美、很大气,但是在学术方面,还需要做更多努力。高等教育很少有暴发户。一所大学要办得非常好,具有自己的品位,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一些最好的大学,动辄几百年,呈现的是历史沉淀下来的东西。那句引用很多的说法是大学光有大楼不行,还得有大师。所以,我认为有心在这座城市办好大学的人们不可以有过分的急迫,不能过分求短期内的见效。这真正是千里之行,通过点滴的努力才能获得声望和成效。
但我们毗临香港、澳门,所以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应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如何在管理体制上、教育的各个环节真正有一些探索和创新,这个对珠海的大学教育者是非常重要的。你知道加州大学有各个分校分散在不同的城市,比如大家熟知的伯克利分校、洛杉矶分校,各个分校是相当独立的,而且都非常出色,各个学校有独立的自主权。我想这也许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式。
记者:很多老大学,比如像您的母校西南政法大学,与周围的社区形成了一种互动的整体,互相依赖,互相渗透。在学校与社区的互动方面您有何建议?
贺卫方:珠海的大学都不是本地生长起来的大学,而是后来引进的,这样与当地文化缺少一种与生俱来的关联。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也存在于像耶鲁与纽黑文、哈佛与堪布里奇之间。大学实际上和城市有密切关系,大学是城市的一个招牌和名片,城市因为大学的存在而具有不同的气质。另外,大学也从城市获益。芝加哥大学并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学,只有110多年的历史,在美国那些个常春藤大学里算是后起的“小弟”,但它硬是发展成了在全美排名非常靠前的大学,有人认为芝加哥城市的活力和市民精神的影响是其中重要因素。城市和大学应该形成互相受益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