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务员聘任制的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要求
传统的以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Wilson)、弗兰克·J·古德诺(Frank J.Goodnow)的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和以马克斯·韦伯的科层体制理论强调利用集权、监督以及加强责任制的方法来改善行政绩效,使得官僚机构丧失了内部激励机制,政府变得没有效率或低效率,公务员的终身制又导致行政机构人员臃肿,给政府支出造成沉重压力。新公共管理思想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管理中采纳企业化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管理效率,提出了“要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服务组织的运作中来,即实行公共服务的市场化”。[11] (p6) 美国行政学者帕特里夏·格里尔在总结新公共管理内涵时曾指出:“……对高级人员的任用采用有限期的契约制而不是偏好传统的职位保障制……”。[12](p264)
公务员聘任制正是顺应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要求,对公务员的录用引入聘任合同制,用企业精神来改革我国政府的用人机制,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推行的重要措施,反映了我国政府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管理和服务效率的需要。
(二)公共组织理论的要求
古典组织理论关于行政职位的设置,历来坚持完整统一、协调一致的原则,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正式组织和正式职位的安排上,并且强调法定的权力结构和职位关系。到了 20 世纪中期,政府外部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革对政府的管理活动形成了新的冲击和要求,使得政府组织理论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组织权变理论的产生。[13] 该理论认为,传统的组织设计总是寻求一种最好的、固定的结构模式,而忽视了环境变量对组织设计的影响,忽略了任何政府组织实际上都处于动态变化的环境中这一客观现实。政府组织和职位的设置要按照精简、效率的原则进行,设置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且必须随着具体的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建立灵活的、富有弹性的组织和职位形式。
公务员聘任制顺应了“公共组织”理论的发展要求,对公务员实行职位聘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可以建立灵活的、富有弹性的职位形式,从而使政府能够更高效的管理和提高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四、公务员聘任制的意义
(一)满足机关用人需求
面临着信息化、全球化和政府活动日益复杂化的新形势,现代社会对政府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事务更加灵活多变,需要更多的政府专业人才来应对现代政府事务管理和服务。但目前由于知识与视野的限制,政府现有的专业人员无法满足提高政策水平、创新管理制度的需要。[14] 同时因公务员的职级工资制无法为特殊岗位需要的专业人才单独规定工资水平,公务员制度的职位分类和薪酬体系所存在的缺陷,缺乏灵活的激励机制,使得公务员队伍中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严重流失,如在中央国家机关,外语、国际经济、国际法、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涉外审计等涉外专业的人才相比而言更加严重,外交部流失人员164人,其中外交业务类136人,占83%;文化部共流失22人,其中外语专业人才13人,占总数的59%…从1998年到2002年,在人事部抽查的21个中央部委中,流失本科学历以上的公务员1039人,其中流失比重最大的是政府急需的专业人才。[15] 同时,专业人才在我国各地方政府中也大量流失,这导致政府机关的人才资源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公务员聘任制弥补了政府专业人才的不足,优化了政府的人才结构,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政府人才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