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证据的迷雾
读《证据: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法医学案例》
吴丹红
【全文】
对于很多人来说,法庭科学是一门神秘的科学:从工业革命时代起,它似乎就与最新的科技发展成就息息相关。对于司法证明而言无疑是福音,但这个领域的不确定、困境和挑战,以及给许多重大案件留下的谜团,也同样让人充满疑窦。在“犯罪取代战争而成为最大社会问题”的当代,了解法庭科学的真实面孔,是极其富有意义的认知体验之一。
三联书店“新知文库”出版的这本《证据:历史上最具有争议的法医学案例》中译本,给我们提供了一扇认识法庭科学的窗口。尽管该书的英文原本直译应该是“证据问题:从拿破仑到辛普森案最富争议的法庭科学案例”,而译者把“Forensic”一词译为“法医学”也是值得商榷的,但这丝毫不妨碍愉快的阅读。作为资深作家的科林.埃文斯,用生花妙笔,把数百年来经典的法庭科学案例条分缕析、娓娓道来,专业的知识和优美的文笔浑然一体,令枯燥的法庭科学妙趣横生,让人忍不住击节赞叹。
作者一共精选了十五个案例,从1355年的都灵裹尸布真伪案到拿破仑.;波拿巴被疑投毒案,从耸人听闻的科罗拉多的食人恶魔案到扑朔迷离威廉.兰开斯特案;从众说纷纭的麦克唐纳案到世纪大审的J.辛普森案。在我看来,这些案例,都具备一些共同的特征:其一是案件的重大性,即案件都曾经在特定的时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影响深远;其二是这些案件中都运用了法庭科学的新技术,举凡炭年代测定技术、毒物充分测定技术、骨骼鉴定、指纹鉴定、毛发鉴定、血迹鉴定、弹道鉴定乃至犯罪心理刻画,都有用武之地;其三是法庭科学运用的结果引起了针锋相对的争论,甚至旷日持久、至今仍无定论。因此,这些案件是法庭科学天然的精彩素材。
科林.埃文斯的写作手法甚为高明,他总是不急不缓地用一种近乎平白的语调铺陈案情,让读者从旁观者的角度先了解故事梗概,以避免先入为主,然后,上演各种猜测版本,在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中提炼出争论的焦点,而这些问题也正是读者最关心的问题。接着进入“各执一词”的重头戏,犹如辩论比赛的正方和反方,“你方唱罢我登场”,唇枪舌战很是热闹。透过各种“专家”之间的较量,读者可以在科学性、逻辑性与合理性上对各种观点进行初步的检验——究竟是虚张声势?还是论证严密?最后就是埃文斯“抽丝剥茧”般的精到分析,让法庭科学光环下的种种虚伪和谬误无处遁形。虽然在每一个案例的最后,埃文斯都谨慎地避免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但聪明的读者通过阅读自然明白其结论的倾向。例如,在杰弗里.麦克唐纳案中,种种证据表明,是被告人自己用残忍的手段杀死了亲人,而其编造的“邪教谋杀”却赢得了很多同情者,尽管其证言已经破绽百出。埃文斯用辛辣的笔触写道:“任何人都没有必要去陷害杰弗里·麦克唐纳,因为麦克唐纳自己已经出色地完成了证明自己有罪的工作。”——还有比这样的结尾更具有反讽意味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