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讲师。 2002年8月18日晚上11时许,延安市公安局某派出所接到举报,称其辖区内一居民张某家中正在播放黄色录像。接警后,派出所出动民警来到举报所称播放黄碟的房屋,发现张某两夫妻在观看黄碟。当民警欲扣押收缴黄碟和VCD机、电视机时,但遭到了拒绝,双方因此发生了肢体冲突后民警将其制服。12月5日,公安部门以“案件撤销”为由,解除了对张某的取保候审。张某遂起诉请求国家赔偿。 参见玛格丽特·安·艾尔文:“信息社会的隐私权保护”,陈雪娇、王继远译,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3卷,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540页。 王卫国:《过错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245页。 李锡鹤:《民法哲学论稿》,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第345页。 参见张新宝:“隐私权研究”,载《法学研究》1990年第3期。 参见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1页。 喻敏:“对侵权行为法中过错问题的再思考”,载《现代法学》1998年第4期。 孔祥俊:《民商法新问题与判解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192页。 参见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01页。 关于条件说、相当说、法规目的说等的具体内容,参见王利明:《侵权行为法研究》(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00页以下。 参见王泽鉴:《债法原理(三)侵权行为法》(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9—191页。 王泽鉴:《债法原理(三)侵权行为法》(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4页。 王伯琦:《民法债编总论》,正中书局1985年版,第77页。 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55页。 参见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9、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