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关于“按日计罚”的可行性。有人提出“按日计罚”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还有一些人认为,“按日计罚”可能会与现实制定安排、经济发展产生冲突。对于这些疑虑,我们只要加以具体分析,完全可以释疑。
第一,“按日计罚”是否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我的观点是,它并不违反一事不多罚原则。行政相对人的一次违法行为持续365天,给予按日累积处罚并不是说对他实施了365次处罚。“按日计罚”的结果仍是一次处罚,按日累积只是一种计罚方式,并不改变“一次”处罚的性质。
刑法里也有数罪并罚的计罚方式。此外,在一次行政处罚里,也可以有多种处罚形式,如罚款、没收、吊照吊证等,这也仍是一次处罚。所以,“按日计罚”并不违反《
行政处罚法》一事不多罚原则。
第二,“按日计罚”会不会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按日计罚”会不会给地方带来压力,会不会因为重罚让一些企业破产而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处罚对于经济的一定影响是肯定的。任何行政处罚都会带来一定的成本。要保护环境,就要负出一定的代价,可能要牺牲一时一地的一定GDP。在权衡追究法律责任产生的成本时,要着眼于长远效益,要看环境、生态对经济的长远影响,更要看对人的健康的影响。如果要坚定不移的推进环境保护,那么肯定会要付出暂时的GDP代价, 但由此带来环境、生态和人的健康的效益要多得多。我们应通过比较成本收益,决定是选择罚还是不罚,是选择哪种处罚方式。我们究竟是要一时一地的GDP,还是要一个好的生态、生活环境?地方政府要想两者都得,短期内不付出些经济成本恐怕是不可能的。“按日计罚”也并不一定会导致企业破产和影响社会稳定,这要看企业对环境、健康的影响程度以及企业自身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如果企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破坏了环境和威胁人的健康,那么这种企业肯定是要关闭的,如果不关反倒会引发社会安定问题;如果是企业自身对环境问题认识不够、故意违法,那么就是其它手段,如吊销执照、关闭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不是“按日计罚”这种处罚手段本身的问题。
第三,有些人质疑“按日计罚”将滋生权力滥用问题。“按日计罚”赋予了行政执法机构过大的权限,行政机构可能为了多罚款不及时制止违法行为,而是让相对人违法时间长了再处罚。应该说,在现行体制下有这个可能,但这个问题可以靠完善行政处罚罚款“收支两条线”和加强内部行政责任制度来解决。另外,我们还有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行政执法今后会越来越透明,这方面的问题应该可以避免。因此,所谓“按日计罚”滋生权力滥用问题是体制安排问题,并不是“按日计罚”本身不可避免的先天性缺陷。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按日计罚”可以让违法者得到应有的处罚,同时也可以规范执法者的权力。
综上所述,“按日计罚”是作为一种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追究方式,其可行与否要依赖于对于实施处罚效果的总体评估,依赖于我们对环境、健康保护程度的倾向性。如果我们确实立志于解决目前中国的环境违法与环境污染问题,那么更严厉的处罚方式完全是可以考虑的。“按日计罚”本身并不与现行的法律原则相冲突,完全可以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实施。但是必须明确,“按日计罚”作为一种法律责任追究手段,本身也有其局限性,并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环境违法问题。它必须与其它环境法律责任手段结合才能发挥其技术方面的优势。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其可能产生的负面的问题的认识,通过法律规范这一处罚手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