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民主法治,需要认真总结当下的法律实践。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相比,民主法治的具体目标已经有所不同。那时的法律空白太多,急需立法。而今,法律已经可谓汗牛充栋,但是法律的文本质量和实施效果却是最让人担忧的。高度的立法质量和法律效力,有赖科学立法、司法权威和民主监督的多重保障。所以,在法治的前面,必须有民主。否则,只针对民众的法制,很难是真正的法治,没有平等的法治,就没有文明、和谐的利益协调机制,而这很快将危及社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这是我们全社会对这些年法律社会实践的高度反思。
民主法治,不是一个漂亮的口号。十七大大胆提出了民主的种种设想,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要在农村和城市实行选举权平等,破除城乡之间巨大的社会不平等。这显示了我国社会推进民主的坚定决心。
信息开放与公开,同样不是一个漂亮的口号。在信息社会和地球村的今天,信息的开放与公开已经成为民主社会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我国由曾经害怕信息公开会导致混乱和权威减低的旧观念转变到认为信息公开是民主法治社会基本元素的新思维,党中央这次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必将会推动全党全国加快树立信息公开的新思维。
这种新思维是21世纪的中国必然的选择。今年初,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文联、作协会议上发表谈话,认为汉唐之所以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盛世,关键就在于当政者具有博大的胸怀。这不是领导者一个人的认识,而是代表了几代知识分子和人民大众的共同认识。汉代的繁荣以黄老学说和儒学的兴旺为思想文化之基,唐朝的盛世产生了高度的诗歌艺术和博大精致的《唐律疏义》,使中华法系达到颠峰,远播海内外。中国要实现伟大复兴,而且有能力实现,就必须兼而具有雄厚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文化基础包括法律的权威、民主亦即思想的兼容并蓄和交流讨论、文学艺术的繁荣与创新。
相信在不久以后,我们将不再担心所谓的“和平演变”,不再对具体的社会现象过分意识形态化,不再担心新闻媒体的所谓“负面新闻”。因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有目共睹,中国要建设一个人类梦想的美好社会,就必须用建设性的心态面对一切质疑和问题。只有全社会尤其是党和国家机关不断树立这种文化自信心,我们的文化才能去除种种束缚,走向大发展、大繁荣。而将
宪法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新闻传播或表达自由落到实处,则是文化大发展的首要前提。十七大的开山之作,意义就在于此。
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