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一妻的“正常”家庭模式,不是从来就有,更不会一成不变。严格意义的公妻制,也许太夸张了,但是基于性冲动和志同道合而产生的短暂的男欢女爱将变得更普遍和更经常。这也许就是男女两性关系的理想境界吧。
男人和女人是心满意足了,家庭呢?子女呢?假如还可以没有家庭,家庭随其供养职能的终结而终结。那么假设没有子女呢?这也许就是对人类自身最大的挑战吧。计划生育有可能变为义务生育。当生育成为负担、成为强制的结果之时,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成为了疑问。继而,父母抚养子女成为了问题。强制生育已经是无奈之举,强制养育可能制造悲剧。于是,公养制出现了。即养育孩子是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而不再归属于家庭。此时,子女将“没有”明确的父母,反之亦然。所有的亲属关系均归于消灭,全人类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再进一步,当人类的智慧发展到足以使人类的孕育过程可以脱离母体而人为控制之时,人类就真正的解放了自己。同时,人类也就将自身置于最危险的境地。越是对人类有益的科技,也就同时越是有可能对人类有害。因为人类自身的理性发育远未完善。
剥削是随着人与人的差异的逐步减少而减少的。
继承权与不劳而获,没有必然联系。假设一个人辛勤工作三十年,积累了其后半生所需的所有开销的财产,从而停止工作,以享天年。请问:他(的后半生)是一个不劳而获的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他要是通过劳动积累了足以支付三代人的所有开销的财产的话,他的后两代人是不是不劳而获呢?如果我们将其后代视为他本人的生命的延续的话,答案也是否定的。
比不劳而获更可怕的是无人劳作。不劳而获表达的是公正的问题,无人劳作表达的就是效率问题。请给出劳动一个充分且正当的理由!回报,属于劳动者的回报。在任何情况下,不可能取消私人所有。除非抹煞人性!
宣言没有能够将“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与“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进行有效的连接,不禁使人疑问:这两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是:“只要,就”、还是“只有,才”,抑或“因为,所以”?
说得简单一点,蒸汽机的一声长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来到了人间。是人类的生产方式“塑造”了人类的相互关系。在没有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在旧的生产关系中受苦受难的人们的挣扎与哀号对于产生新的生产关系而言是——无效的!政治革命与产生新的生产方式,没有因果关系。政治革命是暴力的,是血腥的,是破坏性而非建设性的。如果说还能起到作用的话,充其量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那一根稻草。革命的对象,应该是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关系。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