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有文献综述
从2002年9月5日《南方周末》以整版的篇幅推出博客专题始,我国学者确已对博客现象进行广泛的研究,譬如从博客自身问题讨论至博客技术探索,从博客的历史哲学问题到博客的社会影响以及商业盈利探讨等。笔者以“博客”为篇名,搜索范围为1999-2005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所有专栏中搜索到研究论文742篇。若将搜索范围缩小于经济政治与法律专栏,则搜索结果为333篇,若继续缩小为核心期刊,则关于博客的文章为26篇,其中涉及博客法律领域的文章仅为2篇。一篇为杜俊燕发表在《经济论坛》的《博客的法律地位和权力意义》,另外一篇为周林发表于《上海教育》的《博客与知识财产保护》,而在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我国台湾地区CETD 中文电子学位论文中搜索篇名“博客”得到的检索结果分别为2篇与18篇,并且其研究博客的文章仅涉及于商业,教育,新闻传播,科技领域,没有涉及博客法律的研究。虽然直接研究博客法律问题的论文较少,然而,由于博客属于网络知识产权范畴,如若将视野放宽,则会发现我国法学界的许多专家都在不同程度上涉猎了博客有关问题的探讨,并发表和出版了一定数量的学术著述。例如已故学者郑成思先生所著的《知识产权法:新世界初的若干研究重点》(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系统了阐述了其对网上知识产权保护与网络法的观点,王迁教授撰写的《论“网络传播行为”的界定及其侵权认定》(法学2006年第5期)与肖刚、韩强所撰写的《试论网络环境下的复制权》(法学2003年第6期)等文章亦对本文的写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英文资料方面,Lionel Bently与Brad Sherman所著的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全面阐述了知识产权法领域的核心问题,包括TRIPS协议的新发展以及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案例与立法。Hong Xue撰写的Between the Hammer and theBlock: China''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the Network Age(University of OttawaLaw& Technology Journal,2005)以及网路上国外博客网站关于博客当遵守的法律的总结等资料均对本文的写作很有帮助。
(三)研究方法描述
1.法解释学的方法
正如梁彗星教授指出:法学之所以为科学,不仅在于其特有的法学思维模式,还在于其特有的方法,这就是法解释学方法。本文在研究博客法律问题的过程中,对适用于博客领域的我国法律条文进行相应的阐述与解释,包括文义解释与目的解释等。
2.系统分析的方法
虽然霍姆斯法官曾言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然而在大陆法系,法律的逻辑体系、概念是法固有的属性之一。就本文而言,将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博客各个法律问题的联系,探索其模糊领域,并且阐述“博客所有权”以及“博客版权”等相关概念及其法律运用。
3.法经济学的方法
法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例如效率、成本等分析法律制度。笔者以博客广告受益权入手,通过对双方交易成本的分析,试给出博客服务商与博客用户所应该采纳的方式。
4.价值分析与实证研究的方法
法律发展的本质原因是实践的发展,尽管法律具有概括性、普遍性,严谨性等特征,但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总是需要适应实践的发展过程。故本文的研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亦注重价值分析,通过结合我国网络的发展状况,对博客的法律问题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与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