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我们的知识储备够了吗?
作为法学院的毕业生,与其他专业的考生相比,我们的知识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尤其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打造法治政府的大背景下,公务员考试也比较注重对政治素养、法律基础、时政知识的考察,而这些正是法学院学生在学习中比较重视和擅长的。优势的确存在,但是仅仅凭借这些优势并不能保证我们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关键还需要正确地分析自身知识体系的缺陷,对症下药,找准“脉门”,在备考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完善知识结构,达到所要求的知识储备。
作为曾经经历过国家、上海公务员考试的法学院学生,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共同的知识缺陷主要存在这样几个方面,提出来供大家参考,也期望大家在备考过程中能有相对准确的“补充”方向。
(一) 数字敏感性不太强。
公务员考试的前二十道题目是数字题,涉及到一些基本的数字计算、单位换算、公式应用,比如数列知识的考察。公务员考试之所以要考察这些内容,一是数字要么很大要么结果很复杂,考察考生能否应付繁杂的工作;二是要求考生不仅要答得对更要答得快,因此要求考生具备比较快的反映和逻辑思维能力。法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比较缺乏数字的锻炼,对数字没有很强的敏感性,这一点是需要我们在备考阶段注意培养的。
(二) 自然科学知识匮乏。
法学属于社会科学,重视思辩能力的培养和社会经验的积累,自然科学知识并没有包括在教学内容中;同时,由于思维的惯性,我们在课后的阅读中,重文而轻理,甚至连一些基本的物理学化学知识都抛到了脑后。比如对光合作用过程的了解,对地球臭氧层空洞出现的原因的把握等。其实公务员考试并不要求我们考生具备很高端的科技知识,事实上在日常工作中也较少运用到,只是要求我们知识面比较均衡,全面发展;作为一名公务员,不仅要完成好领导交办的任务,更要有全面思考的能力。
(三) 时政知识了解不全。
对于时事政治,不能说我们接触得少,甚至与其他专业的同学相比,法科学生对此还是比较关注的。但是,公务员考试对时政的考察不同于我们平常所理解的时政,其考察的方向是国内重于国外,政治重于时事。比如在去年的行政能力测试中,大篇幅地考察了十六大报告、“三个代表”的知识点,因此我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有充分的应对性,不做、少做无用功。
(四) 法学基础不够扎实。
对这一点我们法科的学生尤其要重视。由于公务员考试对法律基础有较高的要求,我们法科的学生天然具有专业上的优势,很容易忽视这部分知识的复习,即使在考试的时候也往往会轻视这部分看似简单的题目。但是,公务员考试对法学知识的考察是有其特殊性的,为了平衡专业的需要,一般不考理论而重点考察对一般基础知识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恰恰是我们平时忽视和欠缺的。以去年的国家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为例,在选择部分就考察了《
行政许可法》的施行时间,由于我们的专业学习往往是落后于立法实践的,在课堂上没有接触过《
行政许可法》,即使有部分同学课后关注立法实践,但是往往重视行政许可的价值、原则、程序等理论知识,对具体的实施时间却往往忽视。在和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这道题目我们法科学生的失分率是很高的。在上海公务员考试中,这一点也很明显。由于上海公务员考试把专业知识是单列出来考的,即除了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以外还有法律科的专业考试,分值也和前两门一样。我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往往重视前两门而忽视了专业考试,由于专业考试的成绩是要划线的,也往往成为很多同学的“滑铁卢”。从了解的情况来看,去年的法律专业考试,法学专业的同学得分并不高,换而言之,并没有占到优势,超过六十分的更是微乎其微,一般成绩都在四五十分上下。我们或许很奇怪,一门不难的考试为什么本专业的却考不好?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我们备考重理论忽视实务,须知公务员考试并非研究生考试,考察的是实践知识而非理论探讨;二是我们备考过于自信自己的法学基础,忽视了考试大纲的指导作用,须知法学知识博大精深,光*自己三四年法学基础的底子就去应考,在公务员考试中是很难得高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