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评论2007年:正确看待政府的诚恳与善意
胡健
【关键词】问责制度;监督
【全文】
这几天北京的天气不错,难得连续好几天都是蓝蓝的天。同事开玩笑说,这么好的天气,完全是天公作美,人帮忙。天公作美是最近风力不小,雨水也多,每天都像是把天空洗了一遍。人帮忙,看来就是北京市政府最近的交通限行政策,由于实行单双号出行,路上的车流明显少了,空气也清新了许多。
天空蓝,空气佳,心情也好。北京市政府10日致市民的一封公开信,开头一声“市民朋友们”,紧接着便是一个“恳请”,恳请市民对“好运北京”赛事期间采取的一系列交通限行措施给予谅解,更是拉近了政府与民众的距离,让人心里暖洋洋的,心甘情愿地为首都作出贡献。正如不少评论所指出的,一声“恳请”,让民众感觉这不再是一个硬邦邦的政令,更像是一个朋友、一个邻居写的一封诚恳的、发自肺腑的道歉信,更加有助于化解民众的怨气,求得公众的谅解,体现了北京市府的行政能力和执政艺术。
说实话,看到这封公开信,心情确实舒畅了许多。虽说备受首都“首堵”的折磨,也曾经历过“黄沙黄沙满天飞”、“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壮观,但感受到政府的诚恳与善意,心气似乎就顺了,埋怨也不太好意思表达出来了。再说了,国际奥委会罗格日前也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环境和交通问题表示了担忧,奥运一年倒计时,北京市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奥运会是全国人民的奥运会,丢人不能丢到国际上去,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所以爱国第一,理解万岁,就算有些困难与不便也就克服克服吧,就当是为奥运作了次贡献,“我参与,我快乐”嘛!
但顾全大局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反思,诚恳与善意背后的柔性管理和执政艺术并不能作为责任豁免的理由。顺畅的交通、宜居的环境,和公共安全、食品卫生一样,都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公共服务;公民纳税形成公共财政,从而享受相应的公共服务,则更是现代政治的应有之义。的确,交通拥堵是当今大都市的通病,纽约、东京、香港、伦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如果政府已经建设了充足的轨道交通,提供了足够的替代私家车的出行方式,甚至在城市规划上已经考虑到了交通的因素,那么政府的公共服务的责任就已经尽到,剩下的事才是如何合理地协调和规划,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利的影响,并求得市民的谅解。环境污染也是一个困扰各大城市的难题,而汽车尾气的排放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如果政府已经对私家车的总体规模进行了合理预测和适当控制,而非出于促进本地汽车产业发展的目的而推动私家车的盲目扩张,那么政府的公共服务责任也算尽到了,诚恳和善意地求得市民谅解才是理所当然。但如果交通拥堵、环境恶化是由于政府在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等方面的缺位、滞后甚至是决策失误所造成的,那么诚恳和善意很有可能被解读成推卸责任和寻求借口,毕竟政府失误或者错误的成本让市民来承担或者分担,既不合情,更不合理,甚至违法。